林秋雅:“我吃的是海南饭,说的是海南话。”
“妈妈的椰树,在后面都有妈妈种下的椰树……”在海南文昌会文镇宝石村,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林秋雅站在自家祖宅的院子里,一一数着母亲留下的痕迹。
妈妈种下的椰子树、妈妈喂猪用的石槽、妈妈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的洗衣盆、妈妈的冬衣……时光走过半个多世纪,这些物件依然保存完好。
“我常常听母亲念歌谣、讲家乡的故事,”已年逾古稀的林秋雅说,“我父母的乡情是非常浓的,也影响到了我。”
她用地道的文昌话跟亲友聊天,在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自由切换。林秋雅说,父母要求子女在家必须说文昌话,“你吃海南的饭,应该说海南话。”她至今还能唱出母亲教给她的文昌童谣。
林秋雅出生成长在马来西亚槟城,她的父亲林璧山上世纪二十年代离开宝石村,远赴南洋讨生活,经历种种坎坷磨难,最终立足于餐饮业和酒店业,创下红火事业。林璧山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曾跟南洋华侨一起同仇敌忾抵抗日本侵略者。
做人不能忘本,饮水要思源,父亲虽然早逝,但他的言传身教对林秋雅影响至深,成为她为传承乡情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
2001年,林秋雅代表马来西亚武术总会到海南三亚参加首届太极健康大会,还以志愿者身份签名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这是林秋雅第一次回到中国,回到家乡海南,她用“激动”形容那一刻的心情。
林秋雅找到了宝石村的老宅,她的父亲、大哥和二哥都出生在这里,母亲也曾在这里生活多年。此后,林秋雅每年都会回乡数次。守护乡情、传承记忆,成为她毕生的目标。
家乡的教育是林秋雅最关心的事业之一。初回宝石村时,林秋雅在村里的公养小学发现了父亲的名字,深受感动,“我爸爸这样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我作为他的女儿,也希望延续爸爸这种精神。”
当时公养小学破败失修,林秋雅出资将其建设一新。后来公养小学停办,林秋雅又为会文镇中心小学捐资助学。她尤其重视学生的品德培养,专门印制了“五育”书签送给学生,希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林秋雅说,海南会馆联合会在马来西亚各乡团中最早设立了专门支持贫寒学子的大专教育基金,帮助众多海南籍青少年接受良好教育。
会文镇中心小学的林秋雅教学楼。(李明阳 摄)
她为留住海南乡音四处奔走。在林秋雅看来,留不住乡音就留不住乡情,乡音都没有了,乡情肯定慢慢就变淡了。为此,学音乐出身的林秋雅与海南本土原创歌曲团队合作,创作了一批以华侨为主题的歌曲。
2016年,林秋雅在吉隆坡发起“留住乡音——首届海南话原创歌曲发展研会暨演唱会”,获得各界赞赏,此后她每年都积极发动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的属会及海南乡团组织参加。
父亲林璧山曾鼎力援助故乡海南抗日。近年来,林秋雅一直在为南侨机工抗日历史组织系列纪念活动。她数次组织南侨机工的后人赴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巡讲、访问,不遗余力地配合拍摄南侨机工纪录片。2013年,林秋雅还专程到云南保山参加了琼籍南侨机工翁家贵的百岁寿诞。她希望后代珍惜和平,学会感恩。
2023年,林秋雅推动设立的“马来西亚海南文物馆”在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揭幕,馆内原汁原味复刻了一间马来西亚传统的咖啡室,还有老船舵等多个承载了海南移民集体记忆的展品。传承集体记忆是林秋雅设立文物馆的初衷,她说,“再不做点事,这些记忆就会在年轻一代中消失了。”
“去多远、过多久都忆着,侬室在琼州……”去年,林秋雅把父母的骨灰从马来西亚捧回了文昌,圆了父母叶落归根的夙愿。今年清明她回到文昌扫墓,点上香、献上花、摆上食物,用家乡话跟爸妈说说近况。
林秋雅希望,明年儿子媳妇和孙子也能回宝石村的祖宅看看,看看他们的根在哪里。她还希望把自己在马来西亚收集的物品带回宝石村,重建老房子,“把南洋历史文化带回来我们这个村,这个是我的最大的期望。”
责任编辑:马海燕
六项政策措施将出台,出入境更便利了!
华侨华人话挥公精神→
他乡施教,外派教师如何点亮学中文的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