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表态!加拿大央行极可能6月降息!或致房价飙升 加元暴跌!
今天(5月2日)加拿大央行行长告诉议员:“我们正接近降息”
蒂夫·麦克勒姆(Tiff Macklem)表示:“我们确实看到了基础通胀的持续下行。”
周四(5月2日),加拿大央行行长对议员表示,随着通胀显示出下降并将持续下降的迹象,加拿大央行正接近降息的时刻。
麦克勒姆在出席众议院财政委员会时说:“我们确实看到了基础通胀重新下行的动力。对加拿大人来说,这表明我们正接近目标。我们正在看到我们需要看到的情况,我们只需要确信这将是持续的。”
他表示,经济增长已经停滞,商品供应过剩,工资增长已经稳定,劳动市场也从非常过热的水平冷却下来,这些都有助于降低价格。
麦克勒姆说:“我们的关键通胀指标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所指的是剔除了食品和能源等更多波动性价格波动的“核心通胀”数据。
“在对抗通胀的斗争中,我们已经走了很长的路,最近的进展令人鼓舞。”
下一次央行降息的机会将在6月5日。
房地产强劲复苏
麦克勒姆的乐观可能对那些准备在20年来最高利率购买或重新融资房屋的房主和潜在买家来说是个好消息。
他说,加拿大央行目前的政策利率为5%,这一利率“抑制”了住房需求。
但加拿大央行现在预测,“在今年的剩余时间里,住房市场将强劲复苏,并伴随着房价的某种程度上涨。”
行长承认,较高的利率对加拿大人和一些经济部门,如房地产业,造成了困难,他表示,央行不希望“将货币政策保持在这样限制性的状态超过必要的时间。”
但麦克勒姆也警告说,央行的隔夜利率不太可能回到大流行期间的深度低点,甚至不太可能回到大流行前的水平,利率在2019年全年为1.75%。
麦克勒姆表示,他“担心”借款人期望回到2009年至2021年全球经济衰退后期的创纪录低利率水平。
他还警告说,当央行开始降息时,“这很可能是一个相当循序渐进的过程。”
他说:“加拿大人不应该期望利率会迅速下降。”
对加元的担忧
麦克勒姆对利率的相对乐观展望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的看法有些不同。
美联储在周三(5月1日)维持利率不变。
鲍威尔说:“通胀仍然过高。降低通胀的进一步进展并不确定,未来的道路是不确定的。”
麦克勒姆说,通胀在加拿大比美国降得更多有一个原因——加拿大的经济比美国疲软。
他补充说:“我们有自己的货币——我们可以执行自己的货币政策。”
麦克勒姆还说,如果在美国保持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决定降息,可能会“影响加元。”他说:“如果我们的利率低于美联储,那将导致加元贬值。”
这可能对度假者和频繁跨境旅行者造成问题,但较弱的加元也可能通过降低出口成本来促进加拿大经济。
预测者普遍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在6月或7月开始降低政策利率。
蒙特利尔银行(BMO)首席经济师格拉斯·波特(Douglas Porter)说,“我们的观点是,加拿大央行可以先降息一次。如果预计美联储下一步将降息,加拿大甚至可以再降息一次。”他说,这应该是在不对加元造成严重压力的情况下,加拿大央行能做的事。
两国利率不能相差太多的原因是,这会导致加元相对于美元大幅贬值。
他补充说,这将使从美国进口的商品更加昂贵,如果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就会扰乱贸易。
波特表示,加拿大央行必须谨慎行事,因为利率分歧也可能导致外汇市场反应过度,进而令加元进一步贬值。
近期加币暴跌成为热门话题,有分析师更是语出惊人,称10年后1加币可能跌至仅50美分。
Timelo投资管理公司创办人特拉迪夫(Jean-François Tardif)与《金融邮报》(Financial Post)的Larysa Harapyn谈论2024年联邦预算可能如何影响加拿大经济时,特拉迪夫警告说,加拿大落后的生产力可能会在未来十年拖累加元。并悲观地预言,十年后1加币可能跌至50美分。
联邦政府赤字“无益于”经济
保守党议员在委员会上向麦克勒姆提出了关于最近联邦预算的问题,该预算在未来五年内计划新增约500亿加元的支出。
麦克勒姆此前表示,巨额赤字支出“对”央行抗击通胀的努力“无益”,因为它会将更多资金注入经济,推动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虽然麦克勒姆显然不愿卷入党派政治,但他表示,渥太华的支出计划“并没有那么大”,并且预计不会破坏抗击通胀的努力,因为预算还包括增税,这将从经济中抽走资金。
麦克勒姆谈到预算时还表示:“我不认为它会对我们之前的财政预测产生重大的宏观影响。”
保守党议员亚当·钱伯斯在这一点上挑战麦克勒姆,他说全国政府支出增长仍然远高于麦克勒姆所说的2%目标,他认为应该保持在这一水平以帮助央行抑制通胀。
麦克勒姆承认,部分省级预算中上升的赤字给央行的抗通胀斗争带来了挑战。
三个最大的省份——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BC省——预计在2024-25年的赤字总额将约为290亿加元,较上一财政年度的170亿加元大幅上升。
不过他表示,对央行展望的更大风险是乌克兰和中东持续战争等地缘政治事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