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全球化下,全球经济秩序新范式,对企业家有什么启示?
内容来源: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
责编 | 木兮 排版 | 五月 第 8243篇深度好文:13135字 | 34 分钟阅读
宏观趋势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EMBA项目,致力于助力有全球视野的的华人企业家,帮助他们开拓国际视野,拓展全球市场,实现他们的全球梦想与抱负。自2023年,我们开办NUS新全球企业家系列论坛,希望通过系列论坛,创建一个高质量的学术商业交流平台,让我们的EMBA校友与全球各地各行各业企业家进行对话与互动。继美国硅谷、印尼雅加达后,我们来到了台北。
本次论坛集结台湾半导体行业的掌门人、资本创投专家、业界精英、知名学者,进行了一场深度交流。
以下,是我们为您精选并总结的四大主题演讲精华。
主题演讲1:
再全球化下的宏观经济展望
非常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当前全球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的看法。
对于我们现在面对的状态,我总结了四句话。
第一,是增长前景的分化;
第二,是通货膨胀的反复 (sticky inflation);
第三,是经济民族主义的复兴 (resurgence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第四,是经济治理范式和国际秩序的重大变迁,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分水岭上。
1.美国经济强势增长:让全世界嫉妒
首先我来说一说什么叫做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 的分化。所谓的分化其实很简单,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经济体在整个世界里好像显得和其他格格不入,我们说的就是美国。美国经济表现出了一种罕见的难以理解的强势。
从去年在硅谷论坛上我就在讲,我们现在怎么去形容美国经济?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这是一个修辞学问题。过去的词汇好像已经不足以去形容美国经济的这种韧性或者说强势。
比如说像去年10月份的时候,经济学家都在说美国经济在面对这种强势升息的状态,经过11次美联储的加息,它会有一次衰退。它不但没有衰退,反倒是增速超过所有人的预期。到了今年的第一季度,看到最新的增长数据的时候,让全世界都感到嫉妒。
在消费需求上面,大家都在说疫情时期政府发了很多的钱,钱花光了,消费就不见了。但是我们去看这三年以来美国的消费需求,一直都是在持续增长的状态。
另外一方面在它的劳动市场上,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缺口,仍然没有能得到填补,到现在美国未被填补的工作岗位空缺仍然有875万个之多。
而且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美国现在整体的就业状况,如果跟疫情以前2019年去对比的话,会发现美国真正的就业没有增长,这说明一件事,很多真正的美国人,他其实退休了,这么庞大的需求,新增的就业,其实是给了外国人和移民的,可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缺口是多么显著。
工作很好找,所以工资就会涨,那么消费就会进一步地扩张。这张图告诉我们,收入的增长快过了消费的增长速度,所以,消费作为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柱,未来仍有成长的空间。这就是我对它这么乐观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他方面,美国在制造业上的营建支出也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而且还在不断地扩张,美国现在各处的资本支出开始回来了,企业又开始重新投资,所以经济表现出非常强大的增长状态。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美国的通货膨胀一时半会是下不来了,经济过热,这是很难躲过去的一个状态。
之前我们经常讲:美国经济要实现 soft landing(软着陆)。我们担心的是美联储加息过快带来 hard
landing(硬着陆),硬着陆就是把通货膨胀压制住,但是经济不行了。
软着陆就是把通货膨胀压住了,经济还在继续成长。而现在美国真正要担心的问题,是 no
landing(不着陆),是通货膨胀下不去,面临一个经济过热的风险。大家都在等着降息,我认为,降息可能这件事不会很快地到来。过去有人讲今年可能会有七次降息,要降掉275个利率基点 (basis points),现在市场认为可能会有三次,或者两次,也有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担心,不是降几次,而是降不降的问题。
如果让我去做一个判断,我认为今年降息最多也就是一次左右,降息可能会来得非常的慢,降息幅度也会很小。
随之可能会产生两个现象:第一个现象是美元会再度显著地走强,因为大家觉得美联储不会降息了,利率不会下降,持有美元的回报更高,那么美元会再度走强。在最近的一周里边,美元的升值幅度是2022年以来最强势的。
另外一方面,美元走强和美国国内经济的韧劲 (robustness),可能会对工业出口经济体带来很大的利好,比如说韩国还有台湾地区,在第一季度的表现是非常好的,扭转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弱势。
2.日本经济:根本性转折尚未到来
与美国一枝独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元的表现。国际经济学里面最难讲的一个概念叫做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如果以实际汇率而不是名义汇率 (nominal exchange
rate) 去衡量日元的变化的话,一个很可怕的事实是,日元在过去一年左右时间里边汇率的变化,它的弱势程度快要赶上土耳其的里拉了。所以大家很关心的,是日本的股市为什么会这么强劲?其实最简单的事实是:这就是一个汇率现象。
日本很多企业的利润都是以外币计价的,是从国外获取的。当日元出现大幅度贬值的时候,那么它在国外以美元计价的利润,就会出现一个人为的大幅度的调整。
以前1美元的利润是130日元,现在变成了153日元,也就是说日本公司的业绩凭空涨了20%,这个股市当然会涨,对不对?但这能不能表明日本经济出现一个根本性的转折?我不会唱衰日本,但我没有被说服,现在我没有看到足够的证据。
我举几个例子,现在日本到处都是人,东京是世界主要旅游城市里面第六便宜的城市,日本单月的抵达游客人数,到现在还没有回到2019年10月份的状态,这一点还有待观察。当然复苏的状态是很不错的,但不至于说出现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我们再去看日本的工业产出,在过去的12个月里边有9个月是收缩的,工业产出上也没有体现出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日本的需求跟美国完全是冰火两重天:美国是消费旺盛,内需推动;日本的实际家庭支出增长(家庭在刨除了物价变化之后的消费支出)在过去的12个月的时间里边有11个月处在萎缩的状态。
原因也非常清楚,我们看到这么多年以来,日本人的工资收入排除掉物价变化,从本世纪初到现在几乎没有变化,跟其他的经济体相比,收入增长是非常微弱的,那么消费不可能扩张。刚刚过去的工资谈判是否可以带来一个根本性的转折,我还是那句话,I’m not convinced(我没有被说服)。
3.欧洲经济:结构性问题的两难
欧洲的数据我就不多说了,从长期和短期的角度,我来跟大家介绍两个事实。
第一个是说,欧洲所面对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周期性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structural problem),是它的竞争力问题。我们把欧洲的劳动生产率 (labour
productivity) 跟美国做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扩张速度其实已经超出了历史平均值。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还在进行观察和理解,但我们看见的事实是欧洲停滞不前,甚至它的劳动生产率是在往下掉的。
所以欧洲就组织了一个专门的调研,请了当年欧洲央行的行长马里奥·德拉吉。然后他给出了一个非常快速的诊断。他说,欧洲过去赖以发展的一个经济与政治模式,现在已经破产了。
欧洲过去有三个支柱,第一个支柱是安全靠美国,这点是不是没有了?第二个支柱是能源靠俄国,这一点也没有了。第三个支柱是贸易靠中国,这一点还有没有,我不知道。这就构成了欧洲经济所面对的结构性的障碍。
它所面对的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全球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fragmented globalization:全球化的进程受到了挫折或者说开始逆转。这是贸易上它所面对的困境。
另外一个问题是,欧洲现在面临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有人说ECB(欧洲中央银行)现在要跟美联储脱钩了,为什么?
美联储现在看起来降息的概率很低,但是欧洲央行在6月份应该是要降息了。欧元的利率为什么要降?欧元利率现在对它的经济带来的掣肘是非常严重的,融资成本过高,必须要去压制。
我举一个例子,法国的政府财政赤字在2023年超标了,这么大的赤字,如果利率不降,它的利息支出 (interest payment) 会不断地上升,而且现在法国的财政要继续地扩张,至少在军费上是扩张的。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降息,是不可以的。降息会带来什么结果?欧元要贬值。另外一件事是油价在不断地上升,大宗商品 (commodity) 也就是说原材料的价格在不断地上涨。这会带来一件事叫输入性通胀(imported inflation) :同样是一美元的的油,转换成欧元价格的时候,对欧洲人来说就变贵了,更何况油价本身也在上涨。
昨天有校友来问我为什么美国是一个例外。我就解释一件事,为什么美国跟欧洲所面对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美国是一个原油输出国,所以当油价上涨的时候,美国也会面对通胀的风险,但是根本性的区别是当油价涨的时候,美元跟着涨,美元涨起来就意味着美国买来的外国东西会变得更便宜,那么就会和美国的通胀产生一个抵消的作用。
这也就是为什么和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经济体相比,在油价与美元汇率的联动这一点上,它具有一个先天性的优势,它有更大的政策空间。
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有三样。
第一个是能源。美国是能源输出国。俄乌战争告诉我们,第二样重要但我们过去不重视的是粮食。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又是美国。这两件是我们说的最基本的资源投入,还有第三样东西,是人的头脑。最优秀的AI人才和科技人才集中在什么地方,我们也有答案。
这是我的一个简单总结。现在欧洲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经济可能会停滞不前,另一方面它所面对的通胀可能会居高不下。而且欧洲所面对的困境是普遍的,日本跟它的情况差不了太多。日本为什么不能加息?
它加息之后的直接结果是,日本国债的融资成本会上升,而日本的国债占整个 GDP 的比例有250%,如果利率涨上去,这是它受不了的。所以日本和欧洲的问题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会面临一个滞胀 (stagflation) 的挑战。
4.世界经济主题的切换:从需求短缺到供给短缺
从去年开始我一直在说,我认为这个通胀下不去,会非常的顽固,所以不要去赌美联储的降息。为什么会这么讲?
El Erian,安联的首席经济学家,他最近谈到世界经济主题的的一个重要切换,在2010-2020年这段时间里,世界经济所面对的重要挑战是产能过剩,缺总需求 (lack of aggregate demand)。
没人买东西就会有通缩,所以需要提振需求。现在面对的是供给不足 (lack of aggregate supply) 。没有人生产东西的话,结果一定是通胀,物价上涨水平就会居高不下。这就是我们现在面对的主旋律。
在2020年以前,整个世界通货膨胀水平在不断地降低。这样的一个通货膨胀主题的切换,上一次发生在1980年这个时间。那个时候东西为什么会越来越便宜?当时把物价压住的一件事叫做全球化(globalization)。
全球化之后世界联通了,大量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参与到了国际分工体系里边去,供给增加,效率提升,这时产能一定会扩张,物价一定会下降。
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什么?应该说一定程度上就是柏林墙倒塌以前那一段历史的重演。我们回到了90年代以前的一个状态,全球化的进程现在开始出现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5.全球经济秩序与国际关系三大历史节点
我自己做了一个总结,我认为,全球经济秩序与国际关系有3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第一个是1930-1980年这段时间,这个时候主要是用罗斯福新政的理念来治理经济。当时的社会治理的关键词,我认为是平等 (equality),所以那时会有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英国的福利国家,还有美国各种社会项目,政府之手是无处不在。
1980-2020年,这叫新自由主义秩序,这个时期,市场经济或者说自由资本主义被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上,我们这时候追求的不再是平等,因为过去过多的政府干预带来了过多的社会问题,所以大家觉得应该让市场机制 (market mechanism) 发挥更大的作用。那这段时间里边全球经济或者说社会治理的关键词,我认为是效率 (efficiency) 或者成长 (growth)。
到了2020年以后发生的是什么?COVID也好,战争也好,所带来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安全 (security)。当你面对安全问题无能为力的时候,你怎么办?结果就是大政府的归来和和经济民族主义的复苏。
当高墙林立,过去不断深化的经济联系,在出现这种倒退的时候,也就告诉我们,在2020年以前,一个全球化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的供给资源,当时过去未被纳入世界分工体系的资源可以涌入供给端,但是当现在经济效率不在了,“你要到我这里卖东西,先到我这里来建厂”,这种经济民族主义的复苏一定会带来效率的下降,带来供给的短缺。
连纳米比亚这样的经济体都学会了,它说我的锂矿不再出口了。这种事也就告诉我们,供给会出现短缺,大政府会归来,政府的干预之手会比以前更加强势。
主题演讲2 :
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的洞见
各位嘉宾、同学,大家好,我是稳懋集团的董事长陈进财。稳懋集团是全球第一大的化合物半导体企业。
大家听见化合物半导体的名字非常陌生,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说 WiFi 连接,蓝牙通讯,GPS 定位,NFC 支付其实都需要这种化合物半导体。我们现在几乎所有的事情跟AI都已经挂上钩了,半导体也不例外。
因为 AI 最重要的两件事情,一个是快速运算,大量运算,第二个是快速的传输跟大量的传输,这两件事情的结合造就了 AI 的威力。
接着 IoT,即所有的物联网连接起来,AI 加物联网 (IoT) 将来就有可能完全改变我们生活的样态。很荣幸,在这个产业变化的时代,台湾刚好处在中心地位。
所以,我想未来我们生活各方面应该都脱离不了 AI,而且生活状态绝对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很幸运。
1.台湾半导体产业链
半导体到底是什么?因为它比较专业,所以我比较喜欢用人的身体来做最普通的解释。我们人有大脑,大脑管思考,其实思考就是运算。
所以,这一部分(思考)就是硅半导体里面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大脑还管什么?大脑也管记忆。所以有很多叫记忆体,也是硅半导体,这两部分就是硅半导体最大的范围。当然还有一些感测,比较近距离的感测,硅半导体也可以完成它的功能。
那化合物半导体在做什么?因为运算、记忆要传输出去,或是你要接收进来,资料必须经过传输,就像我们人的脊椎、神经细胞一样,它就在负责资料的收、送,送到给大脑或是大脑把命令送出去,这些就是化合物半导体的基本功能。还有一些管测、感测,也是化合物半导体的本领,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解释。
总结起来,硅半导体主要在运算跟记忆。那两个元素以上的合在一起的,就是化合物半导体,硅是单一元素。化合物半导体跟硅有一个比较不一样的,也是它的特色,它可以承受比较高的电压。有人讲第三代半导体,它基本上在大类的分类上,也是属于化合物半导体。它可以做电力的的管理或是转换,不管是交流电换成直流电,或是直流电变成交流电,它转换的效率很高,比如我们电动车充电用高电压,速度就可以很快,这都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化合物半导体在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里面,它传输的功能角色非常重要。我们也常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台湾的半导体,现在的地位跟优势怎么样,它为什么会发展成今天这样?在世界排名上面,如果设计的话,台湾大概就是第二,晶圆制造在第一,封装大概也是在第一。
对台湾的半导体来讲,因为 AI 跟IoT 的加入,所以整个产业,台湾已经处在整个发展的中心。所以将来不管是智慧城市也好,自驾车也好,大概台湾在这地位里面应该永远是一个关键的角色。
2.为什么台湾半导体制造能全球领先?
那台湾半导体为什么会发展成今天这样?通常大家会认为,是因为有很优秀的工程师,很负责任的工程师。但是,我想说这背后更深一层的是有文化的这个因素在里面。
我把它归纳一下,台湾早期是从大陆尤其是福建那边过来的人,在那个时候到台湾来,基本上生活比较艰困,但又有氛围化的感觉。敢垦荒冒险的这些人,在渡过黑水沟到台湾后,在荒芜的地方重新开垦,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生活基地。所以,这种勤奋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已经存在我们的DNA里面了。
之后的几十年,也养成了台湾人不但努力工作,也有把事情对做得比较精细,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卓越,负责任地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这样的“匠人精神”(职人精神)。
第三个,最重要是台湾教育方面的推广做得非常的普及,全民的教育程度有很普遍的提高,造就了台湾有一群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再加上前面的这些文化的因素,经过大概将近40年的从传统产业变成 ICT,再变成现在的半导体。
在台湾这个小岛上,虽然公司小,都以中小企业为主,但它的产业供应链非常得完整,所以这也是台湾在竞争上的一个优势。还有一个是台湾人精神——只要有生意做,需要半夜出样品,明天要交出来的,我们就明天交出来。以客户为尊,灵活变通,讲究诚信,这也变成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一个特质。
主题演讲3: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新航程
大家好,我是 SEMI 的 Terry Tsao。SEMI 是成立54年的一个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我在 SEMI Taiwan 负责将近20年的时间里,非常有幸见证台湾的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因素还有挑战。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变化下,台湾的半导体行业怎么来面对一些新的机会和挑战。
1.为什么全球都在关注半导体产业?
大家都知道半导体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不光是关乎软硬体,最重要的是提供很多的服务。我们行业的共识是,在2030年半导体行业会突破一兆美元的产值,同时在一个微小的半导体上面可以做到一兆的电晶体。
为什么我们对半导体行业的未来深具发展的信心?从早期的 PC、手机、网路到最近的物联网 (IoT)、智慧汽车,接下来最大的变革都会是来自 AI 的应用,也就是所谓的智能化。
我想最近从 ChatGPT 正式发布之后,新型的 AI 的应用才真正地开始。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很多大型的投资,其实只是在整个 AI 的最前端,所谓 AI 的训练模型,数据中心,这只是 AI 的一个萌芽。业界对今后有一个共识,我们的终端商品像是手机或者 PC 也都会 AI 化。所以除了大型的企业生产之外,还要加上我刚刚讲的这些终端设备的应用,AI 的新时代才要真正地开始。
2.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
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下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本质。这个行业在发展的初期,我在一个比较利益的原则下,把半导体行业分布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每个地方都去做它最擅长跟最有效率的事情。同时在 WTO 底下有个 I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大概1970年左右在新加坡召开。ITA 的协议就是把资讯科技在进出口的中间的关税降到0,更促使我们整个的科技和半导体行业在全世界各地生产。平均来说,目前半导体行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大概要跨越边境70次,生产过程要100天。
如果把半导体供应链以一个垂直分工的状况来看,台湾地区的 IC 设计、晶圆代工跟封装测试是三个最大的支柱。而美国其实在半导体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上都非常强大,只是在晶圆代工这件事上他们的份额较少;欧洲比较擅长的也是所谓的设备跟材料。
日本在半导体制造空心化大概30年左右之后,现在也开始要把整个半导体制造业拉回日本,虽然有失落的30年,但日本在很多基础科学的研究方面,包括设备跟材料也非常强大,在整个半导体设备市场里面,日本半导体的设备占全世界的近1/3,材料占市场的将近5成。这也就是虽然日本没有制造,但为什么他们现在要复兴半导体的时候,它的速度会非常的快。
中国大陆这个部分跟台湾的发展模式是类似的,因为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可以从系统端把 IC 设计做起来,同时在晶圆代工、封装测试几个领域也都表现得非常优秀。
新加坡大概有一些晶圆代工,在整个东南亚区域中其实有封装测试的一个产业。新加坡早期有特许半导体 (Charter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后来卖给了格罗方德 (GlobalFoundries),但格罗方德仍然在新加坡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像台湾的联电,TSMC 跟飞利浦合资的 SSMC,还有镁光的制造都还是在新加坡有大概5成的产能。
第二点是新加坡政府能吸引很多国际的半导体设备厂商,像是应用材料 (Applied Materials) 的亚太区 Hub 就设在新加坡。所以新加坡在整个半导体设备制造的市场中,也有将近20%的份额。
所以新加坡在整个的半导体供应链中还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服务 SEMI 东南亚期间,很多官员告诉我们,他们要做产业升级,要把 IC 设计也带进来,甚至希望把一些制造搬到马来西亚去。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供应链里面,马来西亚其实在封装测试的部分也是一个很大的聚落。
3.全球关注的焦点:台湾半导体产业
整个半导体的供应链在做一些重大的变革跟产业移动。2020年的时候,美国政府跟美国的 SIA(半导体产业协会)做了一个研究,他们说在整个半导体行业,特别是在制造的部分,从1990年代开始整个外包到亚洲之后,份额就越来越低。1990年美国的制造占37%,到2020年制造只占12%。
如果什么都不做的话,美国在半导体制造业就会掉到10%,所以美国就开始说要把半导体的制造拉回美国,台湾半导体的角色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凸显出来。
过去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因为是做代工,所以其实除了行业内的人比较了解,全世界过来的人其实没有那么了解台湾的重要地位,我们大概就默默做了40年。
拜登上任总统之后,他也做了个一个供应链的大调查,半导体是第一个章节,做了将近60页的配置,他们提到把大部分制造业留在亚洲,对美国来说可能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同时在那个时间点,台湾的半导体行业也面临几个重大转折,台湾的一些公司在制程上不断地领先,领先到超过一些美国的公司。
台湾制程的领先,帮助美国其他公司侵蚀到美国一些制造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对一些美国公司来说,就非常的严重。我们看到像台积电这样的公司在这几年全球的市值已经进入世界前十。
因为上述综合的原因,在全世界大家谈供应链重组的时候,台湾的半导体产业被推上了火线。一方面说,大家会希望能跟台湾的半导体行业做一些合作,另方面有一些不得不面对的状况,与其这个市场被别的产业跟别的厂商拿走,不如我们台湾就积极地去参与面对。
所以整个台湾的半导体行业,在这几年中,其实也是面临一个真正重大的转折点。现在全世界也在出台所谓的晶片法案和补贴。根据我们 SEMI 的数据库,在2023到2027年,总共将有103座新的晶圆厂投入运营。
大部分半导体的制造还是集中在亚洲,但是以成长比例来看,欧洲、美国跟东南亚都有很显著的成长。原来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是三个大的半导体制造市场,现在日本、欧洲跟美国,包括东南亚的市场正在重新兴起 (re-emerging market) 。
4.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重组
台湾整个半导体行业将近40年的发展,绝对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在半导体的产业链里,从过去的落后者到追随者再到现在的一个领先者,靠的是我们产业链的完整,再加上专业分工跟技术领域的提升。
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占台湾2022年GDP 的21%。如果以总出口比例看,有将近37%,产值居全球第二。台湾的半导体因为是世界工厂,所以在半导体制造的器材上,买的设备跟材料是全世界几乎第一。因为台湾的人口少,我们买手机、汽车再怎么也买不过美国,但在这件事上,台湾的购买力是真的很强。
台湾半导体的成功其实也包括了天时地利跟人和。在四五十年前,当时大家觉得半导体是未来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产业,所以就从硅谷引进了很多优秀人才,同时因为技术上比较落后,就跟美国的 RCA(无线电公司)去学习。因为台湾的市场小,所以我们大部分的商业模式是代工模式,不管你是哪个国家、哪个商品,只要你要做硬件的试造跟生产,请到台湾来。
也因此我们能够活这么多年,虽然利润低了点,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把技术实力慢慢积累出来。所以商业模式也是我们台湾半导体能生存这么久的一大原因。
虽然台湾非常的小,但我们的供应链很完整,大家要了解到,台湾半导体行业的成功,绝对不会是台积电一家的成功。在科学园区,有将近三四百家公司去支持台积电、稳懋、联电,当然台湾还有完整的电子代工行业,这就可以相互支持。
在台湾,坐高铁一天可以看两三个半导体工厂,在海外我们很多时候要两三天看一个半导体工厂。我们台湾很多的学员单位,在新竹科学园区的旁边,有工人院,有交通大学,有清华大学,这种学员单位人力的培养也是半导体行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再讲一下国际层面的布局。我们常常说在海外选点,政府和消费者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客户的支持。整个半导体的制造,如果花了很多金额去盖厂,等到正式营运的时候每天都要做折旧 (depreciation) ,每天都是赤字,需要客户的收入做支持。
在场嘉宾也讲到,他们到海外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绿色能源或者客户要求做所谓减碳的部分,这是一个加分和贡献,我也就不再赘述。这两天有个新闻是台积电在美国拿到66亿美元的资金,以一个非美国籍的公司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结果。
全球布局上,除了头部的公司去往德国和日本,很多公司其实是往东南亚走。因为地理上距离近,然后也有很多现成的设备,甚至自己的公司。所以东南亚在地缘政治的扩张上现在变成一个热点。
总结一下,我们相信台湾的半导体行业在全球半导体的供应链重组过程中,绝对可以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帮助全世界各地的人来共创半导体行业。同时,它作为一个产业已经超越经济的问题,涉及安全交涉和其他跨部门的业务,所以必须要有一个高度整合型的战略,这在管理上面也要面临到新的挑战,你必须去管理、去沟通,这都是台湾公司在国际化过程重需要升级加强的部分,整个的大计划需要产业、政府跟协会一起来齐心协力,才能够为台湾的半导体行业画出更美妙的下个篇章。谢谢大家。
主题演讲4:半导体产业的新竞合
大家好,我是环球晶圆的 Doris Xu。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环球晶圆。环球晶圆专注做硅晶圆 (Silicon Wafer) 。
我们制造的晶圆交给英特尔、三星、TSMC、Ti、镁光这些公司,他们的米就是我们的晶圆,买了米以后才能做饭。很多人以为晶圆就只有尺寸上的区别,比如12寸晶圆和8寸晶圆,其实每一个晶圆可能有上千种的规格。
晶圆的制造供应商,全世界前两名是日本的公司信越和SUMCO,第三大就是环球晶圆。我们在3大洲9个国家有18个工厂,这些都是百分百拥有的公司。在新加坡我们有一个销售基地跟物流中心,我们整个集团的财务大金库也是放在新加坡,因为从政治和效率的角度来讲会更安全一点。
1.“再全球化”时代下,供应链的韧性是关键
在我看来,这个世代的关键词之一就是 security(安全),另外一个关键词,是 resilience(韧性)。环球晶圆的名字叫环球,实际上运营起来也非常的国际化。为什么呢?
在半导体行业,这相当于是从农业跑到游牧业,以前你在一个地方把产品做好,像种田一样,把它做到全世界最大最好、成本也最低,然后出口给全球的客户。游牧业的意思是说你必须到全球去服务当地的客人。
现在各个地区都会希望确保自己的安全,有自己的生态体系和强韧的供应链。我们看到每个地区都有它的强项,像美国有它的 IC 设计和设备,晶圆代工和封装台湾很强,前端材料部分日本很强,包括它的原料和化学用品,很特殊的是没有一个地区能做到全部强势。
但从2020年开始,美国希望它能够把制造业,尤其是半导体制造业能够拉回来。每一个地区都开始考虑到,如果有一天某个东西不出口到我这,我的高科技就会被卡脖子,所以大家就突然希望自己从头到尾什么都有。什么都有的结果就是事情变得没有效率,变得复杂了。
本来全世界的经济在过去几十年是以效率为主,也是成本最低廉、效率最好的时候,经济也会成长,大家把最强的东西卖到其他地区,换取别的地方的好东西。
在台湾最常讲的是一个皮箱的例子:只要有订单,你半夜要我明天交样品,我第二天都可以提着皮箱过去——台湾一直都是这种拼搏的精神。但后来这个已经行不通,因为大家都觉得你会被卡到,一旦没有办法做这种集中生产行销全球的事情,你的效率优势就没有了。
为什么这件事在2020年开始转了一个大弯,当中最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川普当选之后,开始把很多东西政治化。虽然我们的名字叫环球晶圆,我们公司全是台湾的,很多东西你还是得跟国际的公司一样,你也要遵循美国定的规则,从效率优先,转到安全优先的方向。第二个是因为地缘政治的关系。第三个就是疫情。我先讲这点。
从2019年COVID之后,就会有在供应链上,货做好了但是海关关了这样的问题。然后是从哥本哈根协议到巴黎协议,包括最近的COP29,有很多环保倡议,台湾也出了一个净零 (net zero) 路径图,希望在2050年台湾能够达到100%没有碳污染。但2050年目标是台湾从上至下定下来,首先我们不知道达不达得到,第二是很多客户合作方,比如英飞凌 (Infineon) 的目标是2030年做到净零,还有欧盟,也要求我们同样做到。
降低碳排放有两大关键,第一个关键是能源,你是用煤电还是什么方式的电;第二个是运输,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家觉得自己的供应商最好在方圆百里之内,地缘政策的压力小了,碳排放也会更低。气候变化也可能带来各种压力,比如说海平上升、地质灾害,很多投资人就会关心你有没有业务持续性计划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上述的这些理由就导致市场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在地深耕、全球合作转到一个全球布局、在地供应。这样做了改变之后有什么影响呢?
最大的影响是成本变高了,你在一个地区运营一个工厂的成本肯定是比在10个地区运营18个工厂这样来的要低。第二是效率变差,运营复杂度上升超级多。
因为我们在很多个国家,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就变得非常困难,复杂度几何倍上升。各地法规包括税法、废弃物的排放等等统统不一样,所以运营复杂度高非常多。
但是好处是什么?在全球建厂,你可以享受不同地区提供的政府补助,尤其是现在大家都希望把供应链拉过去,你也更贴近客户,降低碳排,这些都是优点。这就是我们现在21世纪的“逐水草而居”。
这“水草”是什么?第一个要看的是在哪些地区能够得到人才。第二个是那里有没有就地的客户,必须要确定有够大的客户可以供养你这个商业需求。第三个是因为现在全球的共识是降低碳排放,所以要考虑当地绿色电能的普及度 (availability) ,能不能负担得起 (affordable)。
再来是土地成本、人工成本、劳动条件、政府支持和税务成本,以及政治风险。从这些概念来看,现在已经不是效率优先,而是看是否安全、绿色,要达到这些就很难再独守一亩地把它做大做强,还是要到各地靠近你的供应商,全球都在往这个方向做。
2.如何保持竞争力?Glocalization:半导体产业的全球本土化模式
我简单介绍一下环球晶圆怎么做的。在2008-2018这十年的时间,我们整个的成长策略都是 M&A (并购),我们一直都是4年并购一个公司。
我们设了一个目标是,在并购公司的一年后要扭亏为盈 (turnaround) ,两年要把借银行的钱还清,三年找到下一个目标,四年完成下一个交易。
但是我们在2021年在德国的并购案,本来我们完成并购后就是全世界第一大晶圆公司,但最后没有成。之前我们做所有的并购案,每一次担心都是反垄断 (antitrust),但这次是第一次被认为有安全问题,所以就中止掉了这个交易。
在这个十年里,我们并购进来的公司,让环球晶圆的营业额成长远超过10倍。但是因为全球氛围的转换,所以我们从2017年开始也就转换策略,我们可能是业界第一家开始用长期合约 (long term
agreement) 的方式去卖晶圆。我们现在手上还有超过1.2亿美金的客户预付款,这些钱是用来在客户当地建厂。
2023年起,我们又开始大转弯,转型有机成长 (organic growth),以及在全球建厂,这就是所谓的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全球营运,在地供应。所以所有的客户都觉得我们是在地供应商,但我们其实就是一个台湾供应商。
我们提供了什么特别的优势:
第一个是proximity(邻近化),每个客户都希望能找离自己最近的供应商,这样随时不会断线。
第二个优势是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因为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绿色电能的来源。
最后很特殊的一点是inclusive(包容性),因为我们遍布全球,所以就很多元。而且我们所有的海外管理团队都是当地的。
以上就是我在环球晶圆的一点小小心得,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