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吴军:共识是财富的底层逻辑

吴军:共识是财富的底层逻辑

6月前





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投资需要利用共识


文|吴军

编辑|喻舟


什么是财富?这个问题在过去很好回答:财富是土地、房产以及珠宝等贵重物品,加上金银等金属货币。


那今天,财富又是什么呢?到了近代,金融业发展起来之后,财富的概念就被扩展了。一个经济单位,包括一个人的盈利能力也成了财富。比如,一个企业一年能创造 100 万元的利润,即便这家企业所拥有的房产和生产设备并不多,这家企业可能也价值上千万元;一个球员如果今后能够给俱乐部带来几千万元的收益,他本身的身价就已经有几百万元了。


再往后,人们甚至把未来的可能性也看成一种资产。比如一家企业一直没有赢利,但是有人相信它将来会赢利,于是它也会变得有价值,而且能够上市,其股权持有者可以通过出售一些股权获利。可能有人觉得这有些匪夷所思,事实上一些这样的企业后来真的赢利了,变得很有价值,但更多的是在赢利的未来没能到来之前,自己就已变成了历史。


其实,比未来赢利更虚的赚钱机会是所谓的共识。


什么是共识呢?比如大家都觉得郁金香球茎未来会涨价,有人就可能花很多钱来买,并希望将来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兜售郁金香球茎,而大家只把它当作庭院里种植的花,那个人也卖不了多少钱,因为它的价值基本上等于它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观赏价值。


但是,如果有一群人认定郁金香球茎是个好东西,它就会被加上一些溢价卖出。如果很多人,甚至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即郁金香球茎不管有用无用,将来价格一定会大涨,它就成了投资品,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财富。当然,有人觉得这只是大航海时期的郁金香泡沫,以后就没有再出现了。


郁金香球茎是没有人炒作了,但大蒜、普洱茶、冬虫夏草,甚至大闸蟹的提货单、月球上的土地、遥远恒星内核的钻石,都被炒作过。这些看似无用,却能够长期被炒作的对象背后,都有 一样东西,就是“共识”。


“共识”这两个字是大大值钱的,甚至超过对一个企业未来的预期,更远远超过房地产、现金和珠宝。有了共识,稻草的价格会远远超过今天,今天很多人不就是这样把各种空气币炒得比金条还值钱了吗?这些东西的价格能够涨上去,离不开共识。


比如,今天很多古董收藏品和字画的价格,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它自身的艺术价值、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大部分则来自共识。即便是传统一点的投资人所投资的企业,一部分价值来自其赢利能力和未来的预期,而相当大的一部分也来自共识。因此,共识是今天一笔巨大的财富。


非常理性的金融学家、投资人伯顿·G. 马尔基尔在他的《漫步华尔街》一书中也强调,如果只利用企业的价值进行投资,你会失去很多挣钱的机会,因为投资狂徒们的共识是推高资产价值的巨大动力。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你需要利用它。

信仰对财富的影响更为深远稳定


和共识类似的是信仰,当然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信仰不是宗教信仰,但其坚定和狂热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宗教信仰。比如东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全范围的财富提升主要靠的不是企业的利 润,也不是股票或者债券的收益,而是房地产的增值。在房地产中,地价其实占了重头戏,建造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这种现象越是在中心城市特别是其中的好社区,越是明显。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大卫·李嘉图地租定律,我在“硅谷来信·第三季”中详细介绍了其成因和结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但是土地原本就在那里,它的价值其实是没有变化的,今天之所以能够以上千倍的价格出售,靠的是对房地产的信仰。


具体来讲就是很多人坚信房价永远会上涨,中心城市好地段的土地永远是稀缺资源,人口是不断增长的,需要住房的人会越来越多。房地产信仰是东亚社会特有的现象,这可能和那里几千年来农耕的传统有关,拥有一块土地或者房产是各阶层人的梦想,只不过不同富裕程度的人对房产质量的要求不同罢了。


清代的皇子、贝勒和官宦显贵,有了钱会修园子,普通商贾会把租赁的房屋买下来,这就是房地产信仰。普通民众其实大多无法拥有片瓦,但是当工业革命开始,财富剧增之后,很多人会把祖先上百代人的梦想都实现了。


在日本房地产信仰最坚定的时代,东京御所,也就是现在的皇宫,本身的土地加上外面属于它的空地,一共1.5 平方千米,地价超过美国整个加州地价的 1/3。要知道美国加州的面积是 42 万平方千米,超过全日本的国土面积,而且加州是美国人口最多、最发达的州,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超过英国和印度)。同时,加州拥有硅谷和好莱坞,是世界上亿万富豪最集中的地方,而且加州也一直以高房价著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州的地价,也抵不过东京 4.5 平方千米的地价。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已经不是李嘉图地租定律能够解释的了,甚至它都不需要很多人的共识,只靠一部分非常坚定的房地产信仰者的支持即可。这种情况也曾经发生在韩国、中国香港,甚至是中国内地一些城市。


信仰和共识有相似之处,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产生共识的人只是乌合之众,他们聚得快,散得也快。这也是为什么郁金香泡沫会在瞬间破灭,很多空气币会在一夜之间清零。


信仰则不同,信仰者是坚定的,他们的人数可能不是很多,但当信仰出现危机时,信仰者就会站出来,甚至会以一种殉道者的方式来维系信仰。因此,这些人就成为支撑信仰的中坚力量,让对于某种财富的信仰得以延续。


今天,比特币的价格之所以能够长期维持在高位,就是有一批坚定的去中心化、非政府货币的信仰者。我接触过不少这样的人,他们认定任何政府都是“邪恶的”, 它们会通过滥发货币控制世界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办法停止不断增发货币的行为。他们认为不受政府控制、由算法控制的货币发行不仅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这就是一种信仰,他们和试图通过炒数字货币暴富的人不同,后者看到无利可图时,逃命的速度比进场的速度还要快,但是去中心化货币的信仰者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使命。


和这些去中心化货币的信仰者类似的,是一些自诩不讲政治、只讲商业和技术的全球化信仰者。他们认为技术和商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政府变得无关紧要,甚至国家的主权也是可有可无的。他们认定谁掌握了最新的技术,就有资格通过技术和产品来主导世界的发展,哪个政府如果试图维护国家的主权,就是破坏全球化。


这些人不仅通过投资支持创业以将他们的信仰付诸实践,而且通过写书和办讲座宣传他们的思想,最后总要让读者和听众感受到——在未来,国家将不再重要。在这些人中,埃隆·马斯克和乔布斯的继承人蒂姆·库克,以及“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是代表人物。


我们至今无法评估这种信仰是不是真知灼见,抑或有问题,但是这种信仰的的确确被反映到了资本的估值中。换句话说,在很多人的财富中,这种信仰占了很大一部分。而信仰和时代有关,过去的信仰带不来今天的财富,今天的信仰也未必会让财富在明天保值。

世界上不光有正数,还有负数


综上所述,今天什么算是财富是一件很难讲清楚的事情。比如 2022 年,马斯克的财富大约是 2500 亿美元;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的财富大约是 1700 亿美元;奢侈品集团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的伯纳德·阿尔诺及家族的财富大约是 2000 亿美元, 这里面有多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钱,又有多少是靠未来的预期、对新能源经济的共识,以及全球化信仰的支撑,就很难说了。


因此,很多媒体关于他们几个人谁是世界首富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这就如同对比一块豆腐和一个面包哪个营养价值更大一样无聊。事实上,马斯克名下的不动产和现金资产相比 2500 亿美元,近乎是零,考虑到其债务,可能还是负数。但是大家对于绿色经济的共识,对于人工智能的预期,以及对于人类走出地球的信仰,让他成为按某种计算方法算出的世界首富。当然,如果他试图全部兑现这 2500 亿美元的资产,那他能够拿到手的可能只会剩下 1/10。


其实大家审视一下自己所谓的财富,在本质上和马斯克没什么差别,只是数量不同而已。今天对大部分人来讲,财富都不是现金或者现金的等价物,比如可以随时兑换现金的高评级短期债券。


对中国人来讲,绝大部分财富是房产的净值,也就是市场价扣除尚未偿还的房贷。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房子 当年是 1000 万元购买的,今天就有 1000 万元的身价,这其实是一个错觉。如果这套房子还欠了 600 万元的贷款,它的净资产价值就只有 400 万元。如果打算花 20 年的时间把房贷还清,贷款的年利率是 5%,那么实际上最终要还 950 万元。


换句话说,这套房子虽然马上卖掉可能可以换成 400 万元的现金资产,但是 如果持有 20 年还完,还要背上 350 万元的利息负担。等到房贷还清的时候,你支付了 950 万元加上之前的首付 400 万元,一共 是 1350 万元,获得了一套 1000 万元的房子。


当然有人会说,你说得不对,20 年后这套房子可能价值是 2000 万元,我还完 950 万元的房贷,还有高达 1000 万元的利润。这话说得没错,但这 1000 万元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房地产信仰的财产。如果你相信信仰值钱,并且至少有一个人和你一样有这个信仰,你确实可以认为你有这些财产,因为你可以把房子卖给他。但是如果全民的房地产信仰都不存在了,这 1000 万元的资产就消失了。


事实上绝大部分日本的房子,今天所剩的价值都不如当初房主们购买时的价格,这还不算几十年来支付的维修费和贷款利息。世界上大部分人是算不清账的,他们只知道世界上有正数, 而不知道有负数;他们只看得见利润,而选择忽略成本和负担。1350万元的付出和 1000 万元的收益,大家一般会忽略前者而只强调后者的存在。当然,你住了 20 年房子,享受了 20 年质量更高的生活,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我之前多次讲过,第一套房子不要太考虑升值的因素,自己住得舒服最重要,就是这个道理。但是,如果真把钱投到房地产上,就要考虑它的价值中包括多少房地产信仰的因素了。


当一些共识消失的时候,原来账面上的很多财富自然也就不会有了;当一个信仰消失的时候,情况也是类似。所不同的是,前者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让大家逃无可逃;后者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你有足够的时间退出。当然,贪婪是人的本性,很多人没有退出的机会,总想赢利,其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什么是财富,或者说什么是最有价值的财富?


对个人而言,财富是两个维度变量的乘积: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每个人的能力和能够调动资源的数量。关于时间,我们后面还会谈到,这里我们简单谈谈个人的能力和能够调动的资源。


当你拥有 100 万元现金或者等值财富的时候,你可以调动世界上的一些资源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租一个店面,雇几个人开一家餐馆。如果你有相应的能力,现金就会源源不断地流进来,这 样一个小餐馆在扣除各种费用后,一年可能有 20 万元的盈利。假设餐饮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 10%,你能获得 20%,说明这 100 万元投入进去,你就获得了 200 万元的估值。这就是你的财富。


但是如果你有1个亿,你的能力又跟得上,你可以开一家大型连锁店,你拥有的财富也会相应增加。当然,如果你的能力跟不上,这 1 个亿最终就是为社会做贡献了。有人说这些钱打水漂 了,其实财富和物质一样是不灭的,这 1 个亿会养活很多人,很多人因此有了工作,其中有的人成长起来,可能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当然,我们上面所说的财富还是属于有形的,能够量化的。对大部分人来讲,更重要的是无形资产,比如一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让财富保值的能力,这些很难直接被量化,但是它们很重要。几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拥有海量财富的人,但如果那些财富只是土地或者黄金白银,它们的存在就没有太多的意义,其价值也会随着时间而萎缩。只有具有了驾驭那些财富的能力,财富才会变得有意义。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和金融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责编|要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财经杂志

相关新闻

吴军:共识是财富的底层逻辑|巴伦读书会个人财富的底层逻辑,​了不起的盖茨比如何从贫转富,又从富转贫数字化经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 前微软(中国)副总裁王欣老师请你来听讲中俄交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西方完全搞错了吴军:赚钱靠共识高考出分第2天,700分“迈巴赫少爷”家庭背景曝光:这才是高考的底层逻辑吴军:未来经济发展的唯一解EMBA管理智库丨迈向共同富裕:企业社会责任的底层逻辑与创新方向华尔街见闻对话戴康(一):如何击穿投资的底层逻辑?吴军:为何美国语文教学的思路值得我们借鉴?吴晓波:生活是中国人最大的哲学解码Messari创始人:特朗普死忠加密粉丝的底层逻辑武大教授吕德文:云浩止耕背后,“与民争利”的逻辑是不通的全民补习的“东亚鸡娃”已走入死路!吴军:拼命卷进藤校还不如培养“一技之长”仅限专业人士:聊聊新能源类乡村项目的底层风控逻辑阿里云吴结生:云计算是企业实现数智化的阶梯吴飞:《三体》的特殊之处是,它以中国人的方式思考科幻小说中的大问题吴晓求:恢复市场信心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吴晓波对话钟薛高林盛:没有一家企业是被冤枉死的证监会主席吴清:财务造假不只“罚酒三杯” ,有些人是要坐牢的吴磊真人秀的豆瓣高赞评论让我发现:所谓父母子女,不过是一场凑合看了郑钦文和潘展乐,我顿悟了一个家庭向上走的底层逻辑全红婵再度夺冠,看她爸爸发言,顿悟家庭兴旺的底层逻辑...郑钦文夺冠,全靠有钱老爹?豪赌2000万培养,一个家庭向上走的底层逻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