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芒来
编辑 | 飞鱼
责编 | 陈轻轻
自从高考陆续放榜以来,身边陆续传来“就差那么几分”的消息。其实每个孩子从小到大,都经历过与目标失之交臂的时刻:差一点就当上正队长;差一点就拿第一;差一点就考上重点高中……而孩子如何应对“就差那么几分”,也映照着一个家庭如何度过这种危机时刻——老师建议她复读一年,她纠结极了,偷偷告诉朋友:“好多人都劝我复读,但我觉得家里人不会支持我……”而妈妈比较苛刻,娜娜一抱怨“学习好累”,妈妈会打断她:“你有我累吗?”父母都表现得不在乎她,唯独考差了,他们会多说两句:高考失利后,她觉得“就差6分,复读一年肯定能考上本科”,鼓起勇气向爸妈提出复读。他们一开始不同意,直到娜娜找班主任来家里帮忙说服父母。最后父母勉强妥协了,但他们的“不看好”,让娜娜直到开学都没有调整好心态——有羞耻:觉得大家都在看自己笑话,瞧不起她这个复读生;有焦虑:一到考试就想起爸妈不情愿的表情,紧张得手心冒汗……
这些情绪包袱缠着她,把她本就濒临崩溃的内在,摧残得更加摇摇欲坠。第二次高考,查分结果令她绝望:比第一次高考的成绩还差了3分。这次,娜娜彻底放弃希望了,因为这不是她第一次“差一点点”了。离自信差一点点,害怕爸爸嫌弃自己花钱,在外面总是抠抠搜搜、小心翼翼;离交友差一点点,认同妈妈描述自己“矫情”,觉得跟同学关系太近会被讨厌;离学霸差一点点,每次想全神贯注,脑子里都会涌出很多自我否定的声音,导致学习时总是精神紧张;离考好差一点点,两次高考期间,大脑总在关键时刻冒出一个声音:就努力到这里吧,差不多行了,反正也不会成功……林林总总的失之交臂,加上复考失利,令娜娜对自己失望透顶:比如,在充满压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面临很多潜在威胁,精神总是高度紧张。爸爸的否定,妈妈的刻薄,像警报一样随时可能拉响,吓得娜娜心惊肉跳;但这份否定与刻薄,又是她唯一能够与父母产生链接的方式。又害怕考好了,爸爸还是会一句话都不跟自己说,妈妈依旧会对自己阴阳怪气。父母的否定与刻薄,让女儿潜意识里觉得“这就是父母给予我情感满足的方式”;孩子是父母天生的追随者,父母用什么方式对待她,她就会认为“父母期待我成为这样的人”,进而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就像父母的否定和刻薄,让娜娜认为自己只配被这样对待,不配花钱、不配交友,不可能考好、永远得不了奖……大方了、有朋友了、考好了、得奖了,等于背叛了父母的期待,这会让娜娜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只有顺应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才能回避内疚和痛苦,所以她潜意识里否定成功。也就是说:孩子不是运气不好,而是在无意识制造失败。这意味着爸爸、妈妈、孩子形成了一个脆弱的三角关系。孩子内心不认可父母之间有好链接,也不认可父母和自己有好链接,出于孩子渴望被爱的本能,她会努力寻求和父母发生更深的链接:迎合爸妈对自己的期待;争取爸妈的关注;顺应爸妈的互动模式,哪怕内心很抵触。孩子用尽全力来维系家庭三角形,导致没有余力支持自己:不能操心自己想怎么做;不能关注自己的需求;不能创造自己想要的相处模式。爸爸的脚步声走到哪里了、妈妈的说话声是不是带上火气了、他们是不是又要吵架了……注意力光是用来关注父母就耗尽了,没剩多少在自己的学业上。而与之相对的,如果一个家庭系统支持孩子,帮助TA排解负面情绪,高中时,小杰参加奥数比赛,差了第三名几分,沮丧极了。原来,爸妈自制了一个“第四名”奖状,和一个可爱的毛绒玩偶奖品,煞有其事地颁给她:那张奖状和玩偶至今都被小杰珍藏着,再遇到挫败,看到它们,小杰会感到内心又有了力量。别的父母嫌脏,小杰的父母会给她穿上雨鞋、雨衣,允许她尽情地玩水。有时老师劝他们别那么纵容孩子,给点压力,才不会被其他孩子比下去。小杰父母会温和地反驳:“孩子健健康康长这么大,赢没赢,都很厉害了。”在父母的支持下,小杰学习状态很稳定,始终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全神贯注、踏踏实实地学习。处在脆弱三角关系里的孩子,会期待自己“离成功远一点点”,用逃避成功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加强和父母之间的链接;而处在饱满三角关系里的孩子,始终拥有赢的自由和勇气。家庭链接深厚,孩子就能把全部力量灌注给自己,不予余力地争取。哪一种对孩子更好,看完这两个故事,相信大家心里应该已经有了答案。如果父母意识到了孩子总是“差一点点”这个问题,想支持孩子争取成功,该怎么做呢?首先,引导孩子看到:即使失败了,TA仍然拥有一些东西。小杰小学时竞选班长失败,跟爸妈抱怨自己比不上别人。爸妈带着她玩了一个游戏:一家三口轮流说出自己的优点,其他人如果赞同就鼓掌。妈妈问:“我有异议,你说得不够详细,只说了帮助别人,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呢?”小杰说:“下雨的时候,我经常和其他同学一起撑伞,给他们打伞。”等爸爸、妈妈依次说完自己的优点,小杰看到家里每个人都在发光,自己也拥有十分丰盛的优势,坏心情就消散得差不多了。然后,如果孩子仍然沮丧,说明孩子需要时间找回调整状态的力量。小杰钢琴考级之前,爸爸请一位钢琴老师朋友来家里提提建议。钢琴老师听小杰弹完一曲后,暗示小杰爸爸:她还没准备好,差了点火候。爸爸这样告诉小杰:“老师说你就差最后再努力一把,8级就稳了。”这话,让小杰觉得前路十分光明,每天花双倍时间练习,最终顺利考上8级。小杰读高中后,才知道钢琴老师当时实际说了什么,但她已经无所谓了:“我没做到,肯定会介意;但我做到了,哪还在乎她说了什么?”与朋友、同学、老师产生好的链接,能赋予TA很多思考和力量。电影《奇迹男孩》里,患有“鸟面综合征”的男孩奥吉,因为长相异于常人,一直没有上过学。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父母决定送他去学校,妈妈尊重奥吉的意愿:“如果你不想去,就不去。”奥吉决定上学,爸爸鼓励他:“你会感到孤独,但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在你身边。”他亲手为奥吉摘下头盔,看着他走入校园,虽然周围全是异样的眼神,但他坚定地目送奥吉独自走远。处在异样眼神中的奥吉十分忐忑,想起了妈妈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你身处不喜欢的环境,那就把它想象成你喜欢的样子。”下一秒,奥吉想象自己是宇航员,那些异样眼神是围绕着他喝彩的粉丝。接下来,奥吉在班上遭到欺凌,怀疑自己“很丑”,而妈妈开导她:“你并不丑,你只是长得跟大家不一样。长相是一张地图,标志着我们走过的路,和我们未来要去的地方。每个人的地图都不一样,但你绝不是丑陋的。”在父母的引导下,奥吉慢慢交到了朋友,也不再否定自己的长相。因为无论长相怎么样,他都可以得到来自外界的欣赏和支持。只要我的心是暖的、满的,成败的鸿沟就没有那么大,我就能一步一步往前走。父母能够支持孩子,从“差几分”的阴影里尽快恢复过来;也是在链接孩子,接纳TA不完美、但未来可期的真实一面。父母没法越俎代庖解决问题,但可以引导孩子完善自己的生命道路。如此,孩子才有可能脱离阴影,从虚弱走向强大,从低谷走向顶峰。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国际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协会(IAPSP)会员。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ID:wzhxlx)。
推荐课程
如何走出“差一点就成功”的内耗?
催眠可以帮我们找回正向的生命体验
黄仕明亲授,5天催眠体验营
融合近10000小时咨询实践经验
1个测试+3节大师精品课
5天社群伴学+3场知识加餐
7月29日正式开营!
名额有限,报满截止!
苹果用户后台回复 内耗 即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