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身体发出6种声音 可能在提示疾病
广告
广告
摘 要
我们的身体其实也会“说话”,打哈欠时下巴响、上下蹲起骨关节咔咔声、肚子里的咕噜声……有些时候,这些声音作为生理现象,无关紧要。但是有些声音,却预示着自己的身体即将出问题。
当我们的身体快要“扛不住”的时候,可能会以“发出声音”的形式来传达信息。而这些声音,你都正确接收到了吗?
张嘴下巴“咔哒”一声响
不知道大家大口吃饭、哈哈大笑或者打哈欠的时候,会不会突然听到自己的下巴“咔哒”一声。这时候,往往要摸摸自己的下巴,确定它还在才放下心来。
这种症状考虑是有颞颌关节紊乱。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生率在28~88%之间,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5倍。
打嗝“嗝嗝嗝”不停
同样是打嗝,竟有大不同。对于偶尔的打嗝,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一段时间内频繁打起了嗝,那就得提高警惕了。
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动力,打嗝的同时还常有腹胀、反酸等症状。
在肾脏刚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通常不会有什么感觉,但体内的有害废物越积越多,也会影响膈肌和迷走神经,导致频繁打嗝。
膈肌位于肺的下方、胃的上方,频繁打嗝有可能是膈肌周围的脏器发生了病变。比如肝癌,肿瘤导致肝脏肿大,刺激膈肌引起痉挛。此外,有胃癌、食道癌、贲门癌的人也会出现频繁打嗝的情况。
肚子不饿也会“咕咕叫”
若是在肚子不饿的情况下,肠鸣音的频率、音调、声响发生较大的变化,很可能预示胃肠道出现了问题,要引起重视!
肠鸣音活跃可能提示急性胃肠炎或消化道出血:如果肠鸣音次数增多,约每分钟10次,声音变大但不高,感觉肚子在不停地运动,可能预示着急性胃肠炎或消化道出血。
其中,急性肠胃炎还可能在上腹部出现烧灼感疼痛,感觉恶心反胃、腹泻腹胀,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高烧、昏迷等症状;消化道出血则可能会伴随呕血、黑便现象,若出血量过多,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等症状。
如果肠鸣次数明显增多,且声音响亮高亢,甚至出现叮当声或金属音,可能存在肠梗阻的情况。
急慢性肠梗阻容易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法排便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肠道组织痉挛、麻痹、缺血甚至坏死。
心脏“砰砰”乱跳
若是静静待着也会乱跳,又或者反反复复、伴随不适,则需提高警惕,可能是心律失常找上门!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的一大类疾病,包括房颤、房扑、室上速、室早、室速等,这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要属房颤!
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时每分钟心跳频率可达100-200次,严重时更会超过200次。此时心脏的跳动完全没有节律,多数患者会描述为“心跳得厉害”、“心脏乱跳”、“心脏跳到嗓子眼了”等。
这个时候,心脏电流传输紊乱,心脏收缩不完全,血液无法充分泵出,血液瘀滞就容易形成血栓。一旦随着血流脱落,就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中。
当它进入下肢静脉,可形成下肢血管栓塞,严重时阻塞血流通过,肢体坏死,或可导致截肢;当它进入脑部可引起脑栓塞(脑卒中),死亡率可达63%。
有数据显示: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5-7倍!
因此,一旦发生莫名的心跳紊乱,特别是伴随眩晕、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耳朵老有“嗡嗡”声
对于耳鸣的人来说,生活总是自带“背景音乐”,蝉鸣声、鸣笛声、金属声……没完没了,让人受不了。
耳鸣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听觉系统症状,是耳朵在缺乏外部声源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
很多时候,耳鸣其实并不是耳朵的问题,而是身体其他器官有问题。短暂性的还好,但如果长期持续耳鸣,越早就医越好。
外耳道耳屎栓塞、肿物或异物,中耳炎、耳硬化症,以及噪声性聋、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等中枢神经疾病,都会导致神经性耳鸣。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造成神经性耳鸣。
此外,还有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药物中毒等因素。
一动关节“咔咔”响
对于关节的咔咔声,我们并不会陌生,早晨起床或者坐的时间长了,扭个脖子、伸个懒腰甚至只是站起来,关节都可能发出响声。
在医学上,这种情况其实叫做“关节弹响”,是关节软骨摩擦、碰撞产生的,但并不一定就是有关节病。
病理性关节弹响是由于关节的损伤、疾病或结构的变异,致使滑膜粗糙,关节囊、韧带松弛,肌腱增生或腱鞘狭窄,关节盘破裂,关节软骨脱落等,在运动时就会因上述组织的摩擦而产生弹响。
声音有清脆、有低钝,往往较为频繁,且伴随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还可能导致瘫痪。一旦出现这样的响声,一定要及时干预。
更多文章推荐
广告
广告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摘 要
我们的身体其实也会“说话”,打哈欠时下巴响、上下蹲起骨关节咔咔声、肚子里的咕噜声……有些时候,这些声音作为生理现象,无关紧要。但是有些声音,却预示着自己的身体即将出问题。
当我们的身体快要“扛不住”的时候,可能会以“发出声音”的形式来传达信息。而这些声音,你都正确接收到了吗?
张嘴下巴“咔哒”一声响
不知道大家大口吃饭、哈哈大笑或者打哈欠的时候,会不会突然听到自己的下巴“咔哒”一声。这时候,往往要摸摸自己的下巴,确定它还在才放下心来。
这种症状考虑是有颞颌关节紊乱。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生率在28~88%之间,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5倍。
打嗝“嗝嗝嗝”不停
同样是打嗝,竟有大不同。对于偶尔的打嗝,大家不用过于担心,但如果一段时间内频繁打起了嗝,那就得提高警惕了。
胃食管反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都会影响胃肠道的动力,打嗝的同时还常有腹胀、反酸等症状。
在肾脏刚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通常不会有什么感觉,但体内的有害废物越积越多,也会影响膈肌和迷走神经,导致频繁打嗝。
膈肌位于肺的下方、胃的上方,频繁打嗝有可能是膈肌周围的脏器发生了病变。比如肝癌,肿瘤导致肝脏肿大,刺激膈肌引起痉挛。此外,有胃癌、食道癌、贲门癌的人也会出现频繁打嗝的情况。
肚子不饿也会“咕咕叫”
若是在肚子不饿的情况下,肠鸣音的频率、音调、声响发生较大的变化,很可能预示胃肠道出现了问题,要引起重视!
肠鸣音活跃可能提示急性胃肠炎或消化道出血:如果肠鸣音次数增多,约每分钟10次,声音变大但不高,感觉肚子在不停地运动,可能预示着急性胃肠炎或消化道出血。
其中,急性肠胃炎还可能在上腹部出现烧灼感疼痛,感觉恶心反胃、腹泻腹胀,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高烧、昏迷等症状;消化道出血则可能会伴随呕血、黑便现象,若出血量过多,则可出现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苍白等症状。
如果肠鸣次数明显增多,且声音响亮高亢,甚至出现叮当声或金属音,可能存在肠梗阻的情况。
急慢性肠梗阻容易产生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无法排便等症状,还可能导致肠道组织痉挛、麻痹、缺血甚至坏死。
心脏“砰砰”乱跳
若是静静待着也会乱跳,又或者反反复复、伴随不适,则需提高警惕,可能是心律失常找上门!
心律失常是心内科的一大类疾病,包括房颤、房扑、室上速、室早、室速等,这其中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要属房颤!
房颤,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时每分钟心跳频率可达100-200次,严重时更会超过200次。此时心脏的跳动完全没有节律,多数患者会描述为“心跳得厉害”、“心脏乱跳”、“心脏跳到嗓子眼了”等。
这个时候,心脏电流传输紊乱,心脏收缩不完全,血液无法充分泵出,血液瘀滞就容易形成血栓。一旦随着血流脱落,就可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中。
当它进入下肢静脉,可形成下肢血管栓塞,严重时阻塞血流通过,肢体坏死,或可导致截肢;当它进入脑部可引起脑栓塞(脑卒中),死亡率可达63%。
有数据显示: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5-7倍!
因此,一旦发生莫名的心跳紊乱,特别是伴随眩晕、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耳朵老有“嗡嗡”声
对于耳鸣的人来说,生活总是自带“背景音乐”,蝉鸣声、鸣笛声、金属声……没完没了,让人受不了。
耳鸣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听觉系统症状,是耳朵在缺乏外部声源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
很多时候,耳鸣其实并不是耳朵的问题,而是身体其他器官有问题。短暂性的还好,但如果长期持续耳鸣,越早就医越好。
外耳道耳屎栓塞、肿物或异物,中耳炎、耳硬化症,以及噪声性聋、听神经瘤、梅尼埃病等中枢神经疾病,都会导致神经性耳鸣。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脑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造成神经性耳鸣。
此外,还有颈椎病、颞颌关节性疾病或咬合不良、药物中毒等因素。
一动关节“咔咔”响
对于关节的咔咔声,我们并不会陌生,早晨起床或者坐的时间长了,扭个脖子、伸个懒腰甚至只是站起来,关节都可能发出响声。
在医学上,这种情况其实叫做“关节弹响”,是关节软骨摩擦、碰撞产生的,但并不一定就是有关节病。
病理性关节弹响是由于关节的损伤、疾病或结构的变异,致使滑膜粗糙,关节囊、韧带松弛,肌腱增生或腱鞘狭窄,关节盘破裂,关节软骨脱落等,在运动时就会因上述组织的摩擦而产生弹响。
声音有清脆、有低钝,往往较为频繁,且伴随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还可能导致瘫痪。一旦出现这样的响声,一定要及时干预。
更多文章推荐
广告
广告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