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Lab” 第4期:观察的本真 | 观鸟音像工作坊
01
活动报名方式
时间:2024年4月24日 周三
Part1 室内讲座 9:30开始
Part2 户外观鸟 10:30-12:00
(如因天气情况调整,邮件通知)
户外地点:上海市长宁区华山绿地
(报名成功通知室内讲座具体地点)
报名方式:请长按以下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全文
(报名于2024年4月23日周二12:00截止)
本文转自:纪录公社 Jilu Commune
02
活动详情
听见万物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几年前推出的系列活动“我的自然百宝箱”衍生出的小程序,鼓励公众用手机记录下身边的自然元素。通过大家上传的数据,研究者可以记录到所传位置的地理信息、温度。以此形成一个更大的数据,用来补充城市动物多样性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借即将到来的世界地球日,纪录公社邀请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带我们进行一次亲近自然,体验观察最本真乐趣的工作坊。
室内讲座的部分,何鑫老师将给大家介绍城市观鸟和相关的环保知识,以及观鸟相关的影音分享。随后,我们会带大家走到就近的户外绿地,直接去感受观鸟,欢迎大家带上望远镜、摄影机、录音设备等工具,观察的同时,以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将在活动结束后,收集大家的记录成果,整理为“观鸟档案”。
此次线下工作坊向所有申请者免费开放,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报名参加,儿童和老年人须有家人陪同。请大家仔细阅读并填写报名表。考虑到场地限制和活动体量,活动名额有限,按报名顺序,优先可自己携带观鸟工具的朋友。报名成功后,我们将通过邮箱与您联系,提供更多活动详情。如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通过邮箱[email protected]与我们联系。
03
导师介绍
何鑫
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
04
观鸟也是观看世界
导演赫尔佐格曾在无赖电影学校向每个想拍电影的人推荐《游隼》(The Peregrine)这本书,他认为作者J.A.贝克在观察游隼时,用如此高的热情和强度去观察世界的一小部分,这正是电影人观察人类、体会现实所应带有着的深厚的依恋和梦幻般的语言。不论是描述一只冻伤的苍鹭还是聚焦一只猫头鹰的脸,生动的散文铺陈开来一种全面的世界观。“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观鸟的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关于如何变成一只鸟的书。”因此,观鸟也是观看世界,体验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
影片《观鸟者:中央公园效应》(Birders: The Central Park Effect,2012)跟随导演的镜头来到美国的中央公园,当他开始用望远镜观察这个熟悉的角落,发现了藏在市中心不为人知的自然现象时,一切变得重新鲜活起来。从四月底到五月,某个春日的早晨,中央公园里有着上百种鸟类,同时也汇集了上百位观鸟爱好者。他们随鸟群季节迁移,偶有全年驻扎的观鸟者。或轻声呼唤,或举着望远镜张望或扛着“长枪短炮”拍摄下让他们深深着迷的小身躯。树林荫翳下,成为了观鸟者的寻宝地。公园里人来人往,我想不少人起初都以为那里只有鸽子和麻雀。然而当你第一次驻足远眺,观看那个你还不太说的上名字的小鸟,也许是你第一次真正的漫步春天。仔细聆听鸟儿的啼叫和发出的信号,不久后你便会了解到他们的羽毛在春天更加的光亮。对于片中的观鸟者,观鸟不是一个爱好,而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在纽约这个大都市的中心,聚集了如此多的鸟类,会给我们一个错觉——这个城市的生态极其丰富。事实却恰恰相反,东海岸遍布“钢筋水泥”,中央公园成了这些鸟群仅存的落脚之地,也成为了城中人们绝无仅有的喘息之所。每一次观鸟带来的乐趣,随着城市鸟群的减少,也变成了易逝的美妙瞬间。
从身边的自然点滴去观察这个世界,像观鸟者一样,感受片中的“观鸟的七大乐趣”。观看鸟的美丽,融入自然的快乐,科学探索的乐趣,不杀戮的狩猎趣味,解密的快感,收集的玩味和独角兽效应(熟知却从未见过的鸟类,某一天突然见到的欣喜)。
关于纪录公社
纪录公社创立于2021年,是一个拥抱所有纪实影像工作者的平台。以纪录公社网站(jilucommune.com)为起点,我们共享纪实影像创作相关的知识、经验、市场资源;并建立了一个透明、高效、开放的人才平台。同时,我们旨在通过一系列的采访、讲座和工作坊,为纪实影像创作者进一步提供思考、发展和学习的平台。我们渴望连接影像创作者与观众,向大众推广纪录片的多种创新形式,为纪录片培养更多受众,拓展纪录片创作新思路。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