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第21期柬埔寨电影工作坊“高棉金棕榈”

第21期柬埔寨电影工作坊“高棉金棕榈”

9月前

本文转自:新亚洲影志


 2024年4月24日— 5月12日第21期新亚洲影志      

“高棉金棕榈”电影工作坊将在柬埔寨金边-暹粒举办。


柬埔寨的“国宝树”— 棕榈树


  高棉为柬埔寨旧称,棕榈树为国树,棕榈油和棕榈糖为著名特产。工作坊将在柬埔寨法国文化中心场地举办,“金棕榈”也因法国戛纳电影节而闻名,该电影节在近期即将宣布本届入围名单,值得期待。


  本期工作坊特邀导师娄烨、马英力(中国),联合五位青年导演组成“国际导演导师组”(中国、越南、新加坡、印度、美国)、三位知名剪辑师(中国、新加坡)组成“专业剪辑导师组”、辅助以“工作坊助教团”(中国、柬埔寨),共同指导本次工作坊教学,带来亚洲与国际间的工作经验和融合视野,丰富创作视角。虽然此“金棕榈”非彼“金棕榈”,但我们期待电影工作坊的创作自有视角,在他乡异国发掘与创作者自身的内在连接。工作坊创作作品将于柬埔寨法国文化中心展映。同时工作坊也强调在地性,在柬埔寨本土与电影人交流,以教育扶持本地电影人发展。

金边法国文化中心内景


  我们在近期内容中将陆续介绍我们即将前往的国度面貌,在创作人眼中的可能性,传达该地质感;介绍导师组成、工作团队、起居安排,课程设置,以及可能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我们将保持一贯的低成本主张,将限制条件作最大解放和发挥,尽力在能力所及反哺当地,进行互动和鼓励。

  新亚洲影志自工作坊开办,从北京画家村宋庄出发,已在多地举办,强调在工作坊完成从无到有,从概念到作品,成为一个(或一次)作者。工作坊自身通过在各地一线交流共创,触及当今社会敏感神经,保持对外部和内在的实时发现。工作坊发起人和组成人员对柬埔寨在近年有较多深入了解,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柬埔寨进行长期创作、做事情,或生活于此,介于以上条件,方逐渐达成本期的“冒险”。在读完通篇介绍文字后,如有任何问题,可再咨询。

  柬埔寨的历史轮回,也投向我们的历史缩影,柬埔寨人的命运,站在世界东西方的姿态,也成为我们中的姿态,陌生和熟悉没有界限。我们是尾随大秦和元代中国人再次前往纪录此地的中国人,带着陌生的熟悉感,去完成他者和自身的发现。


湄公河畔等待乘坐渡船上学的孩子们


 亚洲影志曾经在疫情停摆之际完成了五个城市的工作坊,包括驱车公路自驾的新疆之行,并最终在福建培田古村集结队形。“疯狂”,是证明和不仅限于证明“存在”和“活着”。创作,在未可知里呈现。

  九十年代“我们的病,是没有感觉”,待歌者息声,我们习惯了麻木,“爆辣”火鸡面救赎了味觉,人工智能在警告声中到来,失去情感可以让动作更加丝滑,因此接近完美;短视频催产多巴胺,急于终结旧有的电影时代,我们动作不断加快,不知不觉分离了心神。

  疫情并没有迎来所谓的结束,红尘滚滚,后疫情的每一天都可视为大难不死,唯佯装若无其事继续日常与无常。我们,也继续发扬新亚洲影志的“常规的非理性”,给电影的亚洲热度再升温。此番工作坊,第21期电影创作与游历,将落脚东南亚柬埔寨。

  今日之电影版图中亚洲热度不减,阿彼察邦依然发挥神技,23年戛纳“金摄影机”的桂冠又很快挂在了越南导演范天安头上,电影工业化的尽头是人文,亚洲土壤和导演们则提供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和范本。此番看来,全球化不仅是市场的,也是在人文和历史中重新审视东西方差异和共性的创作的。


《REPUBLIC》入围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法国真实电影节、

纽约MOMA纪录双周、韩国釜山电影节最佳纪录片

导演:晋江 海报设计:梁瑾


  在刚过去的2024年柏林电影节,这个70余载的老牌电影节上,釜山电影节获奖片《REPUBLIC》制作人郭晓东再次带该片入围,之前他制片的另一部越南导演作品Les Attendants也曾出现在这里,这引起了更多的兴趣。在电影节策略中,电影不仅仅是为市场而来的产品,更是人文尺度~作为某种标尺,去衡量东西方交融中熟悉又陌生,共情又冲突的领域,电影在成为这样一个宇宙。

  《REPUBLIC》一片中,电影建立起一个空间,在电影节颁奖辞中这样描述这一空间的独特:“梦想和乌托邦没有边界,在不足电影屏幕大的房间里,主人公创立了他的‘国度’,并宣布那是个自由的场所。”作为年轻的一代,可以同时相信嬉皮士式的“爱与和平”以及无产阶级理想,作为梦想,这是轻盈和浪漫的,尤其那让我们想起了童年,总是善良。当梦想与现实交汇那一刻就将遭遇陨石的命运,那无疑又是沉重和面临毁灭的。如何成为幸存者?当有这样的幸存者面带笑容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总是感动的,甚至将其奉为神明,因为那即非常人,也非理性。

  柬埔寨,是幸存者的国度,是残酷文明下以微笑著称的地方。扶南国、真腊国、吴哥王朝,都曾经是她,这是梦想经现实无数次碾压粉碎,山海依旧,微笑恒久的密地所在。这里有许多相同的姿态,如影片《REPUBLIC》中的那样,有小鹿的眼睛,柔和纤细的手脚,在权利社会中慵懒无害显出几分不协同的模样。






柬埔寨乡村小学的孩子,图片摄影:苏青


  世界上最著名的微笑,一则在欧洲,天才达芬奇为我们留下了“蒙娜丽莎”,一则在亚洲,古代柬埔寨吴哥王朝的大吴哥城中伟岸庄重的四面佛雕像,带着明显满足的笑容,宣布幸福就在此地。这就是“高棉的微笑”。感化时代的笑容在黑暗密林里被隐藏数百年,直到被西方殖民者发现,霞光重新照耀宫殿。

  今天,这一国度重新定义了国家的三要义,“民族、宗教、国王”。也许是平衡君权神授王朝颠沛的创伤,也许是为了凸显进入现代国家的人本精神,将民族置于顶端,伸张民族性的独立和独特。在柬埔寨世代生活80%为高棉族,《国家地理杂志》中曾经提到,“现代高棉人与古代高棉人体质基本一致。”不知道是否可信?但至今的柬埔寨仍有承袭古代母系社会结构,男人仍嫁入女家,生活定居。虽然再无女王的统治,但这样的民族有其坚固的属性,也许其中一部分来自母性的影响未可知。在历史不可避免的残酷血腥背后,有佛教的教化,也有女性和母亲的力量,教诲和期许未来和平、仁爱,因此赋予了这个国家不可思议的面孔,温柔,和婉。死而无言,生而无助的绝境中微笑成为对人性的哀悼和救赎。“高棉的微笑”被世界公认,那就是柬埔寨人的微笑,那里有我们愿意亲近的精神世界和本真的人。

  活着的与逝去的柬埔寨人渐渐共用了这样一张脸。浮现在巴戎寺的石雕上的这张脸,曾经是一张国王的脸——被称之为“保护者”的闍耶跋摩七世,那也是战争幸存者的脸,青年僧侣的脸,洞里萨湖上无国籍居民的脸,乡野孩童的脸,长发摇滚歌手的脸,逃亡海外那些遭受屠戮的家族幸存者的脸……



“高棉的微笑” 大吴哥城由国王阇耶跋摩七世修建,其中巴戎寺54座四面塔,每一面都雕刻了巨大的佛面。以安详的微笑著称。此时期的宗教信仰为“大乘佛教”


城市上方出现“云上吴哥窟”



 新亚洲影志工作坊此去柬埔寨,想要尾随中南半岛的早期记忆,并书写新的。在少量的柬史典籍中,有一本重要的来自元代的中国,几乎是古代王朝唯一的考据。温州人周达观被公派前往考察,写下了彼时的国家:这里人比较黑,打光脚,木棉花长到比人高,鳄鱼有木船那么大,有橘子但比较酸,农业灌溉系统很厉害,稻子种植一年可以收三季、甚至四季;只有国王才可以穿花布,但如果唐人(中国人)穿了,也不治罪;这里女的当家,做生意初来乍到最好先找个女搭档,水里有一米长的大虾,很多鱼和中国也不一样……(元 《真腊风土记》)周达观全面纪录了彼时的社会生活,而当时的国王送到中国的大象也令人感到惊悚,这些景象有几分古代柬国“山海经”的味道,朴素自然的生活跃然纸上。

  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柬埔寨吗?也许,既然吴哥王朝可以隐匿在密林中长达近500年直到被法国人发现。


公元50年,扶南国(古代柬埔寨)为东南亚最早的王国,“扶南”谐音古高棉语“bnam”(山);吴哥王朝指定都吴哥的时期(公元802年——公元1432 )以石头建城,城内大兴庙宇神殿和王陵,以石雕闻名,直到迁都金边,王朝被密林覆盖失踪。阇耶跋摩七世时成就柬史上最大版图,稳称东南亚最强国家 。电影《古墓丽影》、《花样年华》、《现代启示录》曾在吴哥窟取景拍摄。


金边老街


  柬埔寨的电影,曾经在战时提供给青年人避难和欢愉,密集的炮弹轰炸亦不能阻拦人们前往影院和舞厅的脚步。那时的柬埔寨影像,或者说胶片上再现的柬埔寨,在1975-1979年,对城市和知识分子大清洗后,则完全消失了。“从肉体上消除”,我们再不能找回那时候的胶卷。首都金边三十余家电影院,曾经上千座位的大影院满堂观众的景象不复存在,一些电影留下了配曲,录音唱片还可追溯。如今在金边的年轻人,翻唱着那些老歌,在KTV成为一种流行。语音绕梁,人们只有流亡和灭亡。金边的金生大剧院现拥挤住着116户人家,成为杂居空间,但至少,电影院的残躯依然是作为庇护所的存在。


金边的金生电影院旧址,纪录片《金梦》

纪录片《金梦》,导演Davy Chou周戴维

《不要以为我忘记了:柬埔寨的失落摇滚乐》, 导演 John Pirozzi

已经遗失的柬埔寨老电影的音乐磁带和明星老歌


  红色高棉时期,乌托邦狂人的时代因国家宿敌越南侵入而意外结束,幸免于灭绝。国家四分之一人口丧生在这场运动中,电影人、音乐家、医生、教师无差别地被集体销毁。经联合国介入,凋敝悲惨的国运才重新启动,金边,为罹难者修建了纪念馆,当初杀人者有意拍摄了受害人的肖像,为今天留下了证据。导游词中会温和地提示如果参观产生不适,可在花园中倾听这些故事。

吐斯廉屠杀博物馆入口

吐斯廉屠杀博物馆中央花园

吐斯廉屠杀博物馆中的审讯室

吐斯廉屠杀博物馆内景


  法国人在1910-1920,修建起金边的电影院,那时应该未曾想到他们会失去作为“保护国”地位,更不会知道会对柬埔寨后世电影发展埋下伏笔。日后一位叫潘礼德Rithy Panh的柬埔寨青年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从泰国集中营辗转逃亡法国,后求学于巴黎电影学院,作为家族唯一幸存者,历史见证人,他“无法选择”地在此生要肩负柬埔寨的电影使命,如他所说,“我所做的超出了导演的工作”,他迄今的十一部作品是关于“红色高棉”,作品中《S21:红色高棉杀人机器》广为传播,《残缺的影像》(戛纳“一种关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围)《辐射》(柏林最佳纪录片)他在作品中以粘土重置了童年和父亲的形象,也隐喻这些被埋入地下的枉死者与泥土的关系,更深刻的指向柬埔寨农耕社会以及把所有人驱赶到农村的残酷社会实验。他拍摄受害人(《波法娜》),也拍摄加害者(《杜赫:炼狱之王》),他带头在金边创建了“波法娜电影中心"Bophana Audiovisual Resource Center,成为本土青年电影人培养的课堂。

波法娜电影中心潘礼徳工作室和培养柬埔寨本土电影人的教学空间

大皇宫广场上聚集了节假日前来休闲的人们


  结束西方殖民,经历红色高棉血洗,微弱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回到农耕社会的基础样貌,并努力跟上现代社会的竞争发展。金边的街头,看不到什么老人,因此被称为“年轻的城市”,颇有不少精明的华人在这里淘金,无论是网上购物,物流快递,银行储蓄,餐饮、房产,华人都能很快复刻翻版,完成新一轮淘金。有豪言者,声称任何一个领域,在柬埔寨30年耕耘都可以做到行业老大,这无疑是新的欲望在放着金光。

  作为国家的柬埔寨向国际大同的方向碎步小跑,作为老高棉人的柬埔寨,拉开贫富差距,继续简单生活。

  法棍还是那个法棍,被成捆放在简陋的小车中沿街兜售,软塌塌的质感只给法国人留了一点唏嘘,当地乐队表演相当硬核的金属摇滚,村民则随音乐起舞而不违和。

  历史的沉积岩在这里历历可见,剥离开来,东西方时而混淆,时而各自坚固,另有方向。


柬埔寨的基本饮食至今保持原貌,烤鱼+米饭

柬埔寨的街头时尚快餐“火锅”

 软法棍是金边最常见的早餐,夹入土豆丝取代芝士

柬埔寨街头小食店

嘟嘟车和摩托车是柬埔寨最佳出行交通工具

慵懒的不只有人,还有狗狗


  离开重重叠叠的记忆,柬埔寨可书写的留白开放着,截断的历史在漫延出新血肉。导演苏青早在疫情前就开始拍摄柬埔寨影像,在北京、柬埔寨之间逐渐拉长了停留,作为电影工作坊发起的导师之一,他已经有了不少在柬埔寨创作生活的体验。似乎一个电影人更容易在异地生存,观察者的身份开始继而成为参与者。这里各色人等往来,在金边长居的埃及舞娘,旅法的本地电影导演,北京宋庄艺术村搬迁来此的邻居……本地人在金字塔底端或顶端,外族生意人、淘金者在构建新生态,也不乏与社会保持游离的人群,乌托邦以及犯罪共处一处,规矩和自然的界限常常模糊。在不同的意象中,柬埔寨之分镜有一条停运的铁路,也是境内唯一的铁路,时速30公里,铁轨锈迹斑驳,宛如封痂的疤痕,已经无关痛痒,由任植物在四周疯长。当地人自制了竹车在轨道上飞驰,工业化的断骨被农民有机接上,这是属于柬埔寨的欢乐景象。


导演苏青与柬埔寨慈善总会第四小学名誉校长 Lim Phea 在一起,

这位地雷受害者也是乡村小学土地赞助人


  流连街头,老法式建筑改造成的酒店还在接送往来新客,战争留下了地雷和残肢,地雷受害者以旧布和回收材料做成好看的包包售卖,中央市场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伴手礼,东方木质调和花果调的精油皂,椰壳的盛器,铜的释迦牟尼,木的菩萨。

  而重要的是,我们此去要带回属于自己的纪录与故事,留下一段叙述。


地雷幸存者的手作包

金边街头常常随缘遇到僧人擦肩而过

僧侣日常光顾当地手机店和电脑店


  大象不总是温驯,老火车不再开回来,但丛林里依然有野象在徘徊……

  很多人没有去过柬埔寨,也许今生也不会起念前往。很多人不能想象扶南王朝时期柬埔寨是中南半岛绝对霸主,也未曾听闻现在的胡志明市曾经是高棉人的“佩娥”,不知道红色高棉的海外幸存者有超过60%罹患战后创伤综合症。我们未曾经历的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体验。我们所知道的,是经历了辉煌与沉沦,人类如我们,总是无法避免再陷入愚蠢和疯狂。这一次,我们多少怀着这样的期冀,让电影可以治疗,哪怕是短暂的。

  这段旅程,也可能只是通往无妄的妄想,回到过去和未来,实现捆绑或者释放,电影是自由,也是不自由。是爱,也是恨。最后,是不可说。

  我们确定的,是4月,热带的阳光将把我们晒伤,人开始变得黝黑,丛林的热浪会自动掀开镜头,从那时刻起,那些带领我们来到的理由,都会变得不再重要。


2023年12月金边,电影人们决定举办柬埔寨工作坊的一次会面,

左起:周戴维、Vincent Villa、Loy Te、苏青、Rochivorn Then、郭晓东、张明归


本期工作坊教学说明

新亚洲影志电影工作坊以创作实战为训练方法,过去通常保持了一年4期的高频次。今年工作坊在举办数量上则会有所“减产”,在教学辎重上有所“增重”,本次国际导师共计10位,分别来自中国、越南、新加坡,印度,美国,在剧情创作、非虚构纪录片、人类学、实验类型都有示范。虽为短期学习,在结构上全面包含了导演、编剧、制片人、剪辑师、助教,共同完成选题、建组、拍摄、剪辑、展映+映后全部流程。此外,鼓励在后续新亚洲影志社团建设中,形成伙伴关系,持续共建和互助。

本次工作坊的放映场地:金边法国文化中心电影厅

本次工作坊的工作空间:金边法国文化中心多媒体教室

法国文化中心小组会议

法国文化中心户外活动空间

法国文化中心休闲区域通往电影院的楼梯口

法国文化中心内院景色


附赠阅读——柬埔寨导演潘礼德在采访中提到《波法娜》,其中一段令人印象深刻,某种程度上他似乎回答了关于电影是什么?


  他这样说到“她是抵抗的象征,我们面对酷刑能做什么?我从红色高棉时代幸存下来,因为我跟她有同样的思考……在内心深处,我知道生命是诗意的,是多彩的。我父亲向我传递了这个信念。在《残缺影像》里,我是唯一穿着彩色衣服的人物。我对波法娜有十分深厚的情感和友谊。在S21,她的材料是所有人里最多的。每份供状她都用拉丁字母签名。仅仅因这个她就被判了死刑。这种抵抗的方式是传递给后代的信息。”

吐斯廉屠杀博物馆档案,1976年被逮捕的波法娜



本期工作坊内容介绍


新亚洲影志电影工作坊自2018年第1期起发展至2024年的第21期,是中国乃至亚洲范围持续时间最久的工作坊之一。导师成员皆以自身创作实操经验和坚持独立表达的精神活力带动启发有志者。

本期“高棉金棕榈”工作坊,得到大量友好支持,将发扬优良创作传统,鼓励低成本创新实践,这无疑是青年电影成长的必经之路。本期汇聚强大的国际导师矩阵,与当地电影人也有密切结合,将带来有趣的差异化的创作学习。以下为此次工作坊的导师阵容介绍。

1

特邀导师介绍


娄烨

 Lou Ye 

娄烨,1965年出生于上海,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主要作品包括《苏州河》、《春风沉醉的夜晚》、《推拿》、《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及《兰心大剧院》等,曾多次提名各大国际电影节(鹿特丹、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金马影展、亚洲电影大奖,中国导演协会奖等)并获奖项,2018年起,娄烨获邀成为奥斯卡学院评委成员。


娄烨作为六代导演是具有独特性的代表性的存在。早期作品《苏州河》自2000至今仍为文青们津津乐道。一直以来,娄烨导演的作品里都有不羁行走的形象,常常在边缘和社会大背景之间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杂糅,在复杂的环境下往往有清新的表达。保持在不循规蹈中有其创作的一定之规。在与生活及创作伴侣马英力合璧后,成为一对强势创作组合,也进一步保持了在他们的电影世界实现自我演绎。娄烨导演在2006年入选戛纳电影节后被迫禁拍的经历也使他备受关注。如何继续创作表达是亚洲作者共同命运中的一个主题。

工作坊期间将特別放映包括《苏州河》(4K修复版本),及同期拍摄的DV短片作品《在上海》,该纪录短片呈现了导演早期创作的感觉,作为成熟艺术家的“另类创作”,为鼓励青年创作特别进行回顾展示。


马英力

 Ma Yingli 

马英力,毕业于柏林德国电影学院。1996 年,编剧并导演电影《面的时节》,后与娄烨多次合作,担任《推拿》、《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兰心大剧院》等影片联合编剧、编剧、制片人,2018 年,执导并制作纪录片《梦的背后》。曾多次提名各大国际电影节(慕尼黑、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金马影展等)并获奖项。


马英力在中国北京和德国柏林两地学习电影,在执导纪录片、剧情片的积累中她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生活体验,这为她日后的工作铺垫结实。自《苏州河》开始与娄烨合作至今,参与其影片制片与编剧工作长达20年。2019年她担纲制片和编剧的作品《兰心大剧院》中,明星阵容加入不容忽视,但这依然是他们(马英力、娄烨)的气质独特的作品。纪录片《梦的背后》是她作为导演的近期作品,引起电影迷的很大兴趣。这部关于剧情电影《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纪录片在电影创作的背后丰富了对电影的感知和认识,以真实超过想象。工作坊期间将做特别放映分享。

2

 国际导师介绍

  “导演国际导师组”与“专业剪辑导师组”将带领工作坊创作,完成火热夏天的东南亚之行。工作坊的训练方式被证明往往有效。

  来自越南的独立导演张明归早在2018年和内地著名导演耿军就已经共同主持了新亚洲影志第一期工作坊,他具有诗人的语言和节奏,以温和的态度教学,以坚韧的态度影响新作者;

  新加坡导演雷远彬、许瑞峰在东南亚体现出华人电影力量,一种潮流趋势。他们通过在东南亚地区持续开展工作坊实践来发展影响力,同时许瑞峰和张明归的个人作品通过新亚洲影志的策展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艺术机构展映开始为中国人所知;

  悉达多·贾特拉的工作从印度孟买移动到北京,在宝莱坞歌舞片传统体系外做当代艺术电影的创作尝试,他在印度大学中进行“长镜头电影”工作坊教学;

  在美国西北大学任教的中国独立电影的老朋友史杰鹏刚刚在西湖纪录片大会开展一次“感官人类学”讲座,将多年的影像经验总结提炼,纪录片的虚构和实验是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顾雪作为活跃的中国纪录片女性导演,具有挑战题材的才华和勇气,根据创作“家庭影像”她发展出影像工作坊,捕捉在历史和艺术中缺席的生活剧场;

  资深剪辑师李博和新亚洲影志发起人郭晓东不仅作为独立剪辑师,也在公益驻留项目计划中帮助长片电影的完成。二人此次与许瑞峰联手,担任柬埔寨电影工作坊的剪辑指导。

  电影人的接力和自我发展、共同教育正在改变着电影的面貌。

雷远彬 Lei Yuan Bin

雷远彬是新加坡“13部电影”的联合发起人,《我梦见了新加坡》入选2020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他的最新的纪录片《新生皇后》入选2023瑞士尼翁真实电影节竞赛单元。他兼导演、摄影师、制片人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和一众80后电影人共同推动着新加坡独立电影发展壮大。近年来他在完成自己创作的同时,也致力于帮助新加坡新一代电影人走向世界,以制片人的身份参与电影合作。

张明归 Truong Minh Quy

张明归出生于越南中部高原城市邦美蜀。他在世界各地生活和工作,行踪穿越记忆和当下。他的叙事和影像,位于纪录与虚构、主观表达与客观陈述之间,描绘了他的家乡风貌、童年记忆和越南的历史背景。他的第二部长片电影《树房子》在第72届洛迦诺电影节首映(当代影人竞赛单元,获得瑞士影评人博卡利诺奖),被Mubi称为“本届电影节三部最佳首映电影之一”,同时被The Film Stage盛赞“为记忆和电影而作的一首令人着迷的非凡颂歌”。影片后续在第57届纽约电影节(Projections单元)、维也纳电影节、南特三大洲电影节(竞赛单元)、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光明未来主单元)、哥本哈根纪录片电影节(艺术家与作者单元)、哥德堡国际电影节等展映。

悉达多·贾特拉 Siddartha Jatla

S·贾特拉毕业于印度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父亲是电影导演贾特拉· 维闼陀斯瓦米·奈杜。他的第一部长片《爱与承诺》在釜山、上海、塔林黑夜等40多个电影节上映并且由网飞购买了版权,获得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荣膺日内瓦“黑电影”电影节开幕片,被英国BBC专栏作家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协会的Tolomushova列为史上最佳100部外语片之一。他的第二部长片《虎腹之中》参与了全球多个剧本和创投单元,并于2024年在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首映。

史杰鹏 J.P. Sniadecki

史杰鹏,导演、人类学家,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美国西北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系教授。2017年古根海姆奖学金获得者,《华语独立影像观察》期刊编委会成员,并为《宽银幕》《视觉人类学评论》撰稿。代表作《拆 - 迁》2008,《外来零件》2010,《人民公园》2012,《玉门》2013,《铁道》2014,《荒漠沙海》2017,《未来的形式》2020等,曾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伦敦电影节、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纽约电影节、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等国际重要电影节,其作品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并被永久收藏。

顾雪 Gu Xue

顾雪,导演、策展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其作品一直关注家庭,探讨影像的日常写作。纪录片《家庭会议》入围第42届法国真实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获得英国伦敦Open City纪录片电影节新锐电影人奖;纪录片《鼓楼之下》入围香港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纪录片《庚子新年》以个人视角代入了疫情期间的思考,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完成首映。此外,她是内蒙古青年电影周和世界游牧短片展联合创始人。做为策展人,策划《新少数民族当代呓语》、《把摄影机指向自己—家庭影像展》等电影展。

3

剪辑导师介绍

许瑞峰 Daniel Hui

许瑞峰是一名电影导演,加州艺术学院电影专业的毕业生,新加坡受国际关注的独立电影团体“13部电影”的的创始成员之一。他拍摄了四部长片电影:《日食》(2013里斯本纪录片电影节国际新导演奖),《蛇皮》(2014都灵电影节评委会奖,2015山形电影节优秀奖,2015蒙特利尔纪录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提及),《恶魔们》(2018釜山电影节金智奭奖竞赛,2019柏林电影节),《夜晚的小时间》(2024鹿特丹电影节)。许瑞峰是多部国际获奖电影的剪辑师,包括2018年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影片《幻土》。

李博 Li Bo

李博,剪辑师,双子座,B型血,辽宁人,ENFJ。主要作品:《锤子镰刀都休息》、《塑料王国》、《时光机》、《武汉日夜》、《孤注》等。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曾获第54 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第9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剪辑,第14届浙江电影凤凰奖最佳剪辑,第1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特别推荐剪辑。

郭晓东 Guo Xiao-Dong

郭晓东,电影制片人、剪辑师、策展人。制片《梧桐树》(FIRST、山形电影节)、《树房子》(洛迦诺、南特三大洲电影节)、《豪猪》(鹿特丹电影节)、《Republic》(釜山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亚洲与国际合制电影项目;以独立剪辑师的身份参与《轻松+愉快》、《清水里的刀子》、《之子于归》等多部国际获奖电影的后期制作;亚洲电影共同体“新亚洲影志”负责人,“庐舍之春”剪辑驻留计划发起人。


新亚洲影志电影工作坊短期内激励学员创作,帮助学员成片,之前20期工作坊的300位学员均在工作坊期间完成了自己的短片,其中超过50位学员以工作坊的短片作为申请海外艺术或电影学校的个人作品而获得了录取通知,其中不乏法国巴黎La Fémis、德国汉堡美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Künste Hamburg、英国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伦敦电影学院 London Film School、美国AFI电影学院 American Film Institute、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等名校。还有超过100位学员的作品入选全世界的短片电影节并获得奖项,新亚洲影志也在工作坊后以社团形式继续为学员提供电影节联系和与专业人士见面交流的机会。


本期导师悉达多·贾特拉和制片人李小方2023年秋天到访新亚洲影志的社团空间“农贸市场”,完成了《虎腹之中》柏林电影节前的修改意见征集。

在米娜餐厅与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选片人林清心Cheng-Sim Lim于2024年3月19日见面,新亚洲影志多位青年导演的作品受到关注和询问。

新亚洲影志2018年首期工作坊结业放映@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导师:张明归、耿军

新亚洲影志2018年第三期工作坊中国和新加坡电影人对谈@启皓北京,导师:许瑞峰、杨修华、郭月 

新亚洲影志2021年第13期福建培田工作坊大合影,导师:林鑫、李冬梅、叶云、秦亚楠、李博、郭晓东




柬埔寨电影工作坊日程表


工作坊共分为四个阶段课程板块,分别为线上放映和导师课程;暹粒吴哥之行短片训练;特邀导师分享和全流程创作及展示;柬埔寨当地电影团体分享交流。具体参考日程表。无特殊情况,不建议拆分选修。

左右滑动可见往期工作坊课堂现场

新亚洲影志2022年北京、成都工作坊集体课程、导师指导、学员提案、小组拍摄、剪辑辅导、成片展映回顾。2022导师:王久良、雎安奇、马占冬、孔大山、赵佳(荷兰)、廖克发(马来西亚)、张明归(越南)、秦亚楠、李博、杨琬、郭晓东。



柬埔寨电影工作坊参与方式


1)全程参与4月24日-5月12日,包括暹粒吴哥之行,金边在地创作,个人短片放映后的参观访问,为期19天的全部工作坊内容,总收费12800元;

2)部分参与4月29日-5月9日为期11天金边创作阶段工作坊,从娄烨、马英力创作分享会开始直至个人短片放映结束,收费9800元。


学员组成:

1)15-20人暹粒旅行+金边创作学员,适合有更多时间的参与者,深入体验柬埔寨,先以一次暹粒的影像练习开始,后于金边进行一次短片创作;

2)15-20人金边创作学员,适合时间相对有限的参与者,只参加4月29日-5月9日金边创作阶段工作坊,完成一部个人短片创作;

3)5-10人柬埔寨当地学员,以工作坊实践作为方法,学以致用,在未来对柬埔寨的影像教育和影像创作产生积极作用。

注:工作坊学生总人数40人左右,所有学员均可线上参与4月20日至4月22日为期三天的预备课程。


报名流程:
1、邮件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或微信联系报名助理索取“学员报名表”。

扫一扫添加报名助理:


2、发回报名资料:填写完整的“学员报名表”+ 任意设备、任意拍摄手法,充分表达自我的一段短视频(1-2分钟);
3、资料提交后,等待报名审核;
4、得到报名成功通知,支付一半费用定金,完成报名预约(线上课程开始前支付另一半费用);
5、快速地进入状态,开启柬埔寨之旅。


特别优惠:

三人或三人以上集体报名享九折优惠。在4月10日之前完成报名并缴纳定金的学员将会获赠新亚洲影志柏林电影节定制款票夹/钱夹。

本期工作坊伴手礼赠品

其他备注:

1、工作坊前20期300位学员创作出众多短片电影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位参与工作坊的作者不仅完成自己的电影创作,拍出片子,也得以在导师的经验中获取个人的或行业的启发。工作坊面向无经验者、跨行业者、专业人士及职业作者,方便其从中取瓢饮水;

2、除导师之外,负责工作坊各项事务的助教,皆是往期工作坊经过训练和了解流程的学员;

3、工作坊双语教学并配有中文翻译,对于只说中文的学员开放报名。考虑到不同需求的学员,创作团队分组将分为中文小组和英文小组;

4、跨行业领域不同身份的学员一起拍电影,共同生活,获得实在的创作体验是新亚洲影志工作坊的有效方式,因此,合作本身即学习,只为听课、上课和独自作业是不存在的;

5、旅途、住宿、餐饮具体安排可联系报名助理;

6、媒体合作、学术研究、商业赞助可邮件咨询。


了解详情,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新亚洲影志第21期电影工作坊团队组成

本期撰稿:米娜

总编:郭晓东 

图片摄影:苏青、郭晓东、郑子璐、陈明

海报设计:梁瑾

图文设计排版:骆美霖

英文翻译:翁笑笑

学员报名联络:吴光东

柬埔寨在地联络:余萍

教学技术总监:明浩

工作坊教学助教团:黄凌超、白晶、龚世华、刘渝杉、骆美霖、黎安迪

工作坊鸣谢:“反对馆藏”Anti-archive,“波法娜电影中心”Bophana Audiovisual Resource Center

合作机构介绍

柬埔寨法国文化中心(Institut français du Cambodge)于 1990 年成立,最初名为 "法国联盟"(Alliance française)。30 多年来,法国文化中心一直是法国与柬埔寨之间文化、艺术和学术合作的主要运作者。它推广法国文学、电影和语言,以及思想和知识。在这一双重使命下,法国文化中心提供多样化的文化项目,这些项目高度重视科学的、技术的和专业性的主题。它常年举办文化活动(展览、演出、音乐会等)、会议和辩论,并放映配有英语或高棉语字幕的法语电影。咖啡餐厅 Le Bistrot 则为学生提供了享用和了解法式餐具和烹饪的机会。每年约有 10,000 名学生选择在法国文化中心的语言中心学习法语。所提供的课程旨在满足企业、年轻专业人士和国际组织等不同群体的培训需求。

媒体支持(更新中)



主办机构



关于新亚洲影志


始于2016年,活动持续举办至今,促成了亚洲新导演与新电影的不间断发声,引发作者之间、作者与观众之间在电影理念与创作层面深入交流,令其拥有了更为广泛的内涵。2018年5月发展为新亚洲影志(New Asian Filmmakers Collective)——亚洲范围内的电影人联盟。联盟由具有亚洲文化身份认同,爱好并支持文化共享的电影人自然连接、生长而成,联盟中的个体以影像为表达手段,以亚洲文化共性为话语基础,展现亚洲当下的生态文化,求索超越历史地理与经济意义上的“亚洲”概念,重塑亚洲精神文化的鲜活形象。联盟鼓励亚洲影人的自我身份建构,以开放的态度欢迎对亚洲多元文化感到认同、好奇或陌生的其他个体,一同参与亚洲电影人的互动、交流,加入亚洲范围的电影策划、合制合拍、技术协作、资源共享。发起的影人会、公共教育项目、影像工作坊为先期落地活动,以此为媒介,触发亚洲电影产生出新的无限可能。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email protected]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凹凸镜DOC

相关新闻

“纪录Lab” 第3期:线下工作坊报名 | 家忆光阴:家庭口述影像制作指南“纪录Lab” 第4期:观察的本真 | 观鸟音像工作坊任长箴纪录片工作坊第21期8月31日回归8.31-9.1丨任长箴纪录片工作坊第21期任长箴纪录片工作坊第21期,6月开课!范蕊情感教育工作室“谈心谈话工作坊”举行第六次培训活动暨首期工作坊结业仪式范蕊工作室“谈心谈话”工作坊开班仪式暨首期培训活动顺利举办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 「请听讲」第5期:数字化技术为什么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冲击?“野蛮人入侵”——与陈翠梅一起玩电影丨7.27导演工作坊“拍纪录片是勇敢的工作”,贾樟柯成第55届瑞士尼翁真实电影节“荣誉人物”线上放映:许巍献唱主题曲,“最暖心的纪录电影”《光语者》 | 共阅计划第38期【早鸟价】好评如潮的招生官心理申请「面试工作坊」招生倒计时!友情转发|心理咨询师“橙”长工作坊“最高7万”!加拿大移民中介用LMIA变“金矿”,假工作帮你移民,实际剥削,更毫无保障....草场地 | “写作/影像”工作坊报名申请“纪录Lab”第6期:模拟幽灵|档案影像实验室新闻第101期 | “数字冷战”再升级:美国发布行政令限制出售“敏感数据”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 「请听讲」第4期: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关注哪几点?8月招募丨Loop工作坊 - “桥上+桥下”空间重生关于心理临床工作的挑战与机遇|「助力营」心理生涯工作坊预告可怕!全美多州遭龙卷风袭击 连休假期3天“死21人” 全美有超过1.1亿人处在威胁下我的第一份也是最后一份“工作”【上海美国中心活动】环境卫士“可持续故事力”工作坊 —— 让说,写,拍更有影响力,4月26日,周五,15:00-17:00【纯干货】愛中医群课堂笔记第793期-- “膀胱炎怎么办”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5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