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关注公众号, 点击上边蓝字——皮皮蝦。
四月中国行之——武冈寻根(续)
(所有发表于本公众号的刘向红的文章均经作者授权)
4月24日这天在武冈的行程,真是滴水不漏,环环相扣。丝瓜大概也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问我:你们每次回中国都是这样子的吗?我说:不是。
刚刚从先生出生的老宅出来,我们就直奔唐氏祠堂。
这个先生父亲经常提到的祠堂,我们都是第一次来。以我的理解,但凡祠堂都是有艺术含量的,祠堂是为传承文化和传统应运而生的,这两个都离不开艺术,唐氏祠堂应该也不例外。
果然不出所料,祠堂正面,是按照古代牌坊的形式设计的。人物骏马图,山川湖泊图,花草水鸟图,都是国画体;正楷体的名家书法,对仗工整、气势磅礴的对联,神气活现的双龙图腾,一切的一切都彰显着唐氏宗族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热衷追求。在众多的画像里,我一眼就发现了家喻户晓的唐伯虎,位于大门左侧靠中间的位置,一派古代才子的风范。
祠堂的正面
解放叔叔指着大门两边最大的一副对联告诉我,那是女儿们的爷爷的作品。进了祠堂院子,又指着院子当中的一个红漆木亭子告诉我,这是当年祠堂峻工典礼上女儿们的爷爷主持发言的地方。
谟益叔叔也指着祠堂里大红木柱子上的一副非常醒目的金色字体的对联对我和先生说,这是你爸爸和叔叔合作拟出的对联。
祠堂大厅
先生父亲一生读书万卷,尤其爱读古今中国历史,他的书房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馆。这些对联出自他之手我毫不意外。他还写得一手好字,龙飞凤舞,刚劲飘逸。只是我认不全那些字,差不多有一半靠猜。
尽管先生有着最高学历,但无论是在唐家大家庭还是我们的小家庭,都是“文盲”级别的人物,我则是次“文盲”级别的。记得年轻的时候先生父亲叫我们学点历史,这算是点中要害了。历史是我的硬伤,加上分不清南北东西的地理盲,平仄混乱的古诗盲,这就是我一穷二白的知识结构。在这文气逼人的祠堂里,我和先生都是名副其实的小白。
离开祠堂时,族长交给我们一本族谱,我掂了一下,这本大红封面字体烫金的族谱十分厚重。我想,这份重量,是唐氏先辈一代一代的精神传承和积淀吧。
参观完祠堂,已到晩饭时分,按计划来到武冈城里的餐馆 吃饭。
餐馆名叫“八大碗”,这个名字一听就很厚道很接地气。结果却远超我的预期,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高档。无论是菜的品种、食材的质量还是厨艺都是武冈家乡菜的天花板。血酱鸭,雷公菌,腊肉猪血丸这些经典的武冈菜也做到了极致。
餐馆前门
八大碗的标配
两个女儿和奥玛、丝瓜都是第一次吃雷公菌,似乎是先生家乡特有的餐桌上的美食,清脆滑嫩,鲜美爽口。它又叫地木耳,往往贴敷于山间石头上,薄薄的,深绿色,半透明胶状,纯天然野生。它对环境和湿度要求很高,只有在南方潮湿阴凉的地方才有,产量极其有限,可遇而不可求。这是表妹夫按照先生的要求特意准备的。
雷公菌
数不清上了多少道菜,只知道远远超过八大碗。最后大厨出来亮相,竟然是先生弟弟的小学同学。
表妹周英两口子和她父母,即小舅舅、小舅妈也都来了。婆婆有兄弟姐妹七个,来往最多的是大姨娘和小舅舅。小舅舅话不多,性格和长相都很像婆婆,看着就亲切。小舅妈是我最喜欢的人,脸上总是带着笑容,见了面和她总有话说。我们和表妹也十分亲近,她的真情实意总是体现在每个细节上,十分暖心。表妹夫为人大方讲义气,记得那年开了一整天的车,陪着我和先生去看武冈的近邻、当地著名的城步南山大草原,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
晚饭后表妹一行陪我们在城里走了走,这些地方都是2019年先生带我走过的。记得2019年那次还去了武冈的象征—云山,在先生小时候和爷爷奶奶生活过的屋子外面看了看,似乎里面还住着人;看了婆婆教过书、先生读过书的红星小学,分别拜访了先生的两个远房姑姑,先生叫她们荣华娘娘、东郊娘娘。
红星小学老门前合影
荣华娘娘是我在武冈的忘年之交,和我一见如故,我们经常会说些悄悄话。她中年的时候做点点小生意,到长沙去过几次,每次都住我们家。我们第一次分到单位的小平房,娘娘给我们买了一张沙发,当时可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至今还记得那沙发浅灰色带花纹,靠背中间是漂亮的山水图案。娘娘说以后来我们家就睡这沙发。那沙发一直用到我们出国,婆婆把它送给了娘娘的侄女,也算物归其主了。
那时,娘娘在谈话中总是提到两个名字:大叫化,细叫化,我琢磨一阵才明白,那是她两个儿子的小名。看我笑得喘不过气来,娘娘神秘地说:当着面可不能这么叫,他们会不高兴的。我记住了娘娘的话,后来有机会见了娘娘的大儿子,心里叫他大叫化,口里则叫他的学名。
原来,这是武冈的风俗,给小孩子起的名字越贱越好,虽然给孩子起“叫化子”小名的并不多见,但起猪儿狗儿名字的大有人在。武冈人夸小孩子的方式也很特别,越是长得好长得健康的孩子越会夸他们“长得丑”。
2019年我们看望荣华娘娘时,她已住进了养老院,性情较以前大不一样了,尽管还认识我,但已经没有什么生气了。我不禁悲从心来,当年那个健康高大,热情开朗,笑声爽朗,每次见了我都特别兴奋的娘娘哪去了?更可悲的是,这次娘娘的大儿子告诉我们,她老人家已经去世两年了。岁月的车轮会记录一切的美好,也会碾压美好的一切。
走了一会儿来到了武冈著名的城墙边。拱形的城门很厚很厚,下面来来往往的车辆不断。如今武冈很多地方都变了,老城区正在改建中,唯独这厚厚的城门和城墙没变。
沿着青石台阶来到城门顶端,见到一个木制结构的亭子,顶上挂着的一排大红灯笼吸引了奥玛和丝瓜,他们争相跳起来试图用手碰触灯笼下那一束火红的流苏,还真让他们给碰着了。
四个年轻人在武冈逛街
我对大红灯宠司空见惯,心里想的是先生以前给我讲过的古城墙里的故事。据记载,这座由青石构成的古城墙建于宋代,后属朱元璋第十八子的封地。它曾挡住太平天国翼王石开达两次率军猛攻。当年侵华日军也曾惨败于此城墙之下,未能攻进武冈城。依靠这座城墙,以及墙外的护城河,武冈古城固若金汤。
正在沉思之中,突然听到女儿们的笑声,原来丝瓜从城墙的拐角跳到了城墙上,还不断地跳上跳下。我暗暗惊叹他的弹跳能力,但担心他受伤,示意他不要再跳,这一趟中国行,丝瓜是我们中最兴奋的人,从上飞机的那一刻开始就激动不已了,到哪他都觉得新奇。
离开城墙时,俯视夜幕下的城市,这座古城在一片金灿灿的灯光映照下显得有些神秘,可以令人生出许多遐想。
武冈城墙上的夜景
表妹说,武冈城墙下的夜景有点像云南大理。我没去过大理,一直很向往。
向红 05/30/2024 于旧金山湾区
刘向红:风雨中的冰岛温泉
刘向红:极光——千呼万唤始出来
刘向红:暴风雪惊魂
刘向红:一天享受冰的四种美法
刘向红:吃在冰岛
刘向红:车陷路旁
刘向红:烟雨草帽山
刘向红:瀑布!瀑布!
刘向红:美景美片无人机
刘向红:捡干柴
刘向红:算命
刘向红:牌迷心窍
刘向红:那些随风飘落的日子
刘向红:新年第一天徒步穿越旧金山
刘向红:情人节周末阿拉米尔瀑布行
刘向红:美国华人执业医生协会东湾活动散记
刘向红:牡丹村的美食和杏花雨
刘向红:加州怒放的野花
刘向红:从走“红地毯“开始的长周末
刘向红:巴黎印象之游凡尔赛宫
刘向红:巴黎印象之从卢浮宫到奥赛博物馆
刘向红:从地中海到大西洋,从巴塞罗那到巴黎— 尽在高铁中
刘向红:香榭丽舍大道觅茶花女却巧遇英国王
刘向红:踏青大菠萝山
刘向红:“脚都”长沙
刘向红:武冈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