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做出来的,对人生也一样
“周国平和郭红博士的经典赏读课”发课词:
大家好,我是郭红,从今天开始我们历时半年的周国平与郭红的经典赏读课就要开始了。我感觉有一点点紧张、一点兴奋也有点幸福。
我们的课程虽然叫经典赏读课,其实是经典共读课,因为是共读,那么,我们大家都是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讨论甚至一起争吵、一起解惑。我们这些同学的老师不是周老师,更不是我,而是这些伟大的经典作品的作者。
我不知道大家想要学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我,一方面觉得生活美好,人间值得,但是,因为自己所学有限,理解力有限,总觉得没有充分读懂这个世界和人生中所有的奥秘和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没有做到节制和理性,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贪婪。但我相信大家都会原谅自己在追求知识和智慧上的贪婪发,这大概是贪婪一词最接近于褒义的时候吧。
另一方面是觉得,在人生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更是要读书。现在大家都很焦虑,看不清世界向哪里走,生活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因此很不安。
有一句西方谚语说:you are what you suffer.翻译成中文大概的意思是,你所承受的东西塑造了你。著名作家史铁生也说过:我怕我配不上自己的苦难。
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直播间里共读《沉思录》,奥勒留多次说过,命运降临到你头上的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容你反驳,也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绝对不让任何一个落到自己头上的苦难白白过去。
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接受它、读懂它,从中锤炼自己的心性和意志,从中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提高自己并解决它。
命运的礼物从来都是富有深意的,如果你没有读懂它,它就是不是礼物,只是擦肩而过的一个你毫无感觉的风景。
所以呢,读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收获就是提高我们的感知力,进而提高我们运用头脑和理性在生活中进行正确判断的能力。“感知力”听起来是不是很抽象,其实你无时无刻都在运用它。
您是不是常常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对有的作家非常敬佩,走过同一个风景,他看到了那么多,写出了长文,自己却只能乏味地说:太美了。还有的时候,会觉得他说出了息一闪而过的心里话。
这仅仅只是他善于观察吗?当然不是,而是他善于感知,与所看到的事物进行了内心的对话,总结,进而表达。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大家可能都知道,罗素是英国贵族,更是大哲学家,剑桥大学教授。他一生中著述很多,他的《西方哲学史》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史。他一生中衣食无忧,有条件躺平、坐而论道,如果说有的人生下来就在罗马,大概说的就是他。但他一生中结过五次婚,基本上一直奔走在恋爱、结婚、离婚的循环上。也一直走在思考和写作的路上。
说实话,我很羡慕他。羡慕他能在一生中保持对爱情的渴望,羡慕他在一生中都有激情追求知识、探索世界,更羡慕他始终保持善良、保持强烈的同情心,没有被生活磨去棱角,成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
一个好的作家,思想家,一定是敏锐的感知者。我们读书,就是要培养、学习这样的感知力。
不过,敏锐的感知力,有时候也可能是双刃剑,有人过于敏感,动不动伤春悲秋,成了林黛玉,也很难拥有明朗健康的心性,所谓“情深不寿”,太过于多情,会影响一个人的寿命。
而有的人可能过于敏锐,眼里揉不得沙子,凡事都洞若观火,容不得一丝一毫的差池,遇事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或者为人处事过于犀利,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容易交不到朋友,找不到长久共事的伙伴。这也是一种损失。
大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
奥勒留在《🤔沉思录》中又说:试着从高处俯瞰那无穷无尽的人群,他们没完没了的仪式,他们在或狂暴或宁静的海面上航行,也看那些形形色色的人是如何出世、生活,然后死去……”
而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最小成本最快速度地获得理性,获得珍贵的人生经验。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加好的事情吗?还有比这回报率更高的投资吗?肯定没有。
这次历时半年的经典赏读课,共有二十四本书,每个星期一本。有的朋友跟我说,他很担心读不完。我告诉他,我也读不完,如果不是有过去的积累,还有周老师的支持,我肯定会草草了事。
我又告诉他,你可以从中选取最喜欢,用周国平老师的话说,最有灵魂亲缘关系的那些书来精读,而有些你不喜欢的书,了解一下就好,把它的信息暂时存放在大脑里,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又喜欢了。哪怕只能精读其中三分之一,已经是巨大的收获了。
这二十四本书,其实是从人生的六个大主题、不拘中西方文化而认真选取的。关于婚姻、爱情、财富、生死、信仰等等,不同的思想者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也给出了人生的榜样,我们徜徉其中,会看到美不胜收的景色。
当然,书海浩瀚,这个书单肯定是挂一漏万,但这恰恰让每一个爱读书的人因此而心安,世界上有那么多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心灵把他们的智慧分享出来,有他们的陪伴,平凡的时光也会熠熠生辉。
曾经有一天,我接我的孩子叩叩回家,路上我问他:“如果将来你如愿以偿,挣到很多钱,有了豪宅、豪车甚至飞机,然后你想干什么呢?”
他一愣:“对呀,然后呢?”
我说:“这个“然后”才是重点呀。”
感谢大家到这里来,丰盛而美妙的半年时光终于开始了,愿您找到自己的“然后”,也祝愿您在人生的路上可以一直边走边唱。
郭红,2024.5.31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