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丨孙中山的身之臂蒋介石——孙与蒋的亲近关系
【“文与郎君介石游十余年,共历艰险,出入死生,如身之臂,如骖之靳,朝夕未尝离失···”——孙中山给蒋介石母亲撰写的祭文】
前言:
大概是蒋介石在反共一事上,做的诸如“刀要过石、地要过火、人要换种”的烂事太多了,导致蒋一直是奸诈狡猾残暴的形象,因此人们在很多事情上对蒋的看法也较为负面。
比如蒋介石与孙中山先生的关系十分亲近,这常被认为是蒋介石伪装投机,骗取了孙中山的信任,从而在国民党内站稳了脚跟,最终在孙中山去世后夺取了国民党的领导权。
读历史最忌讳的就是把历史人物脸谱化,仿佛一个人不会有任何变化。
如果靠伪装和投机,就能骗过冒着杀头风险闹革命二三十年、阅人无数的孙中山,那也真是太小看孙了。
实际上蒋介石早年真的是一个有情有义、忠心耿耿的热血青年。而孙中山也把热血青年蒋介石,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1.热血青年蒋介石,结识孙中山的左膀右臂陈其美,加入同盟会;当逃兵回国参加辛亥革命,不畏生死,担任敢死队队长攻打杭州。
2.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蒋介石,为大哥陈其美和孙中山“排忧解难”;大哥陈其美被刺杀,又冒着巨大风险为大哥收尸。
3.孙中山与蒋介石的相处,颇有些老父亲与小儿子的味道。老父亲对小儿子宠溺、纵容,不加责备又信任;小儿子虽然时不时闹点小脾气、有点小算计,但绝不会对老父亲不管不顾。
4.结语,以及叠个甲。
Part.1
蒋介石能跟孙中山搭上关系,绕不开一个人——陈其美。
1906年,蒋介石前往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中国同盟会成员陈其美和黄郛。三人一见如故,拜把子结为兄弟。随后,蒋介石也跟随两位大哥加入了同盟会。
1908年,陈其美受孙中山指派,回国联络各地的革命党人。蒋介石则在日本学习军事。
1907年至1910年,是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最为艰难的时期。然而陈其美以一己之力在上海重整旗鼓、打开局面,令同盟会的革命事业从空言渐进于实行。此后孙中山对陈其美颇为倚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知道陈其美是人手不足了,还是怎么的,突然想起了结拜小弟蒋介石,召蒋介石回国帮忙。
此时的蒋介石正在日本野炮兵19联队当一等兵,收到陈其美的信息后,蒋介石丝毫不含糊,直接当了逃兵回国参加革命。
在之前的革命中,革命党人徐锡麟曾被清政府爪牙挖出心肝下酒。蒋介石深知此次回国革命必然要以命相搏,凶险莫测。在离开日本前,蒋介石特意去照相馆给自己拍了张遗照。
回国后,陈其美任命蒋介石为敢死队队长,率领百余名敢死队员为先锋进攻杭州。
蒋介石成为敢死队队长后,没有丝毫退缩,只是给在家乡的老母亲和哥哥写了一封诀别信“告以誓为革命牺牲,并劝母勿念儿,语气激昂而凄悲。”
蒋母则托人回话:死生一视於义,毋以家事为念。意思是:无论生死,你都是在为国和为大哥(陈其美)尽忠尽义,不必挂念家里的事。
1911年11月4日,杭州举义,蒋介石指挥敢死队攻入杭州,清军旗营投降,清廷浙江巡抚增韫被俘,杭州宣告光复。
辛亥革命中,在陈其美的指挥下,革命军砥定东南,先后光复上海、苏州、杭州、镇江、南京。陈其美就任沪军都督,而一个月前还在日军联队喂马的小弟蒋介石也从一等兵一飞冲天成了沪军第五团团长。
此后,陈其美成了孙中山的万里长城,蒋介石也因他不怕死、有事真敢上的性格特点而崭露头角。
Part.2
蒋介石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已经不可考证。
在1963年11月的一次演讲中,蒋介石说到:“我是21岁入党的,直到27岁,总理才对我单独召见······”
算上虚岁,孙中山首次单独召见蒋介石是在1913年。
蒋介石认为孙中山召见并信任他的原因是:他刺杀了与陈其美和孙中山矛盾重重的陶成章。
中国同盟会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多个反满清组织合并而来。陶成章是光复会的领袖,也曾是同盟会的成员。
光复会因经费问题,找孙中山要钱不成,两次发起“倒孙风潮”。陶成章等人先是诬陷孙中山接受日本人的贿赂,后又谎称孙中山贪污同盟会会款,试图抹黑、诋毁孙中山。
陶成章还曾当着孙中山的面指责陈其美吃喝嫖赌,劝陈戒赌戒嫖。陈其美则辩解自己是为了掩护革命行动,并认为陶成章故意在孙中山面前羞辱自己。
【陈其美】
随着矛盾的日渐加深,1909年,陶成章率领光复会退出中国同盟会,并在日本和南洋英、荷所属各埠“均以光复会名义,别树一帜,与同盟会互争雄长。”
前文说到1907-1910年,是同盟会最为艰难的时期,正是陶成章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
当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陶成章立即归国,在江苏、浙江各地号召旧部起义,响应革命。革命军光复上海、杭州、松江等地的行动中,陶成章也多有贡献。
辛亥革命胜利后,许多人都拥护陶成章担任江浙都督。而沪军都督陈其美把陶视为威胁同盟会和自己的潜在政敌,加上个人恩怨,陈对陶倍加忌恨。
1912年1月14日,陈其美派遣小弟蒋介石,设计刺杀了陶成章。随后刚刚崭露头角的蒋介石“不得不辞职东游(日本),减少反对党之攻击同盟会与英士(即陈其美)也。”
后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余之诛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由余一人自任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意。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事而起······”
蒋介石认为是自己这种任劳任怨,为大哥陈其美和孙中山“排忧解难”铲除政敌的行为,获得了孙中山的认可,从而被孙中山单独召见。
之后又发生了两件事,让蒋介石的忠义之名天下皆知。
第一件事:
1915年12月,陈其美和蒋介石回到上海,策划肇和舰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
起义失败后,警察大肆搜捕陈其美和蒋介石。当警察搜查完陈其美在法租界的住宅后,陈与蒋回到陈其美在法租界的住宅躲藏。可陈其美的小妾害怕受到牵连,不顾蒋介石的安危,逼迫陈其美令蒋介石离开。
蒋介石愤然离开,回到自己家中。可蒋介石又担心目标明显的陈家被再次搜查,一番思虑之后,急忙派人将陈其美接到自己家中。蒋介石以德报怨的行为,令陈其美惭愧难当,从此对蒋“益加亲爱矣”。
第二件事:
袁世凯对陈其美的反袁活动记恨在心,1916年5月18日,袁世凯设计诱杀陈其美。
当时所有人都知道袁世凯记恨陈其美,没有人敢出面为陈其美收尸。蒋介石得知大哥被刺杀后,不顾被抓住杀头的危险,第一时间赶去为陈其美收尸。蒋介石抱着陈其美的尸体痛哭流涕,随后雇马车将陈其美的尸体运回湖州老家安葬。
一时之间,蒋介石的忠义之名在革命同志间传开。
Part.3
孙中山听闻陈其美被刺杀后,痛心疾首、流泪不止,手书“失我长城”四个大字,以表达哀痛之情。
孙中山在得知蒋介石冒着风险为陈其美收尸后,称赞蒋介石“赤胆忠心”。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6年陈其美遇刺,热血青年蒋介石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有事敢上、任劳任怨、忠心耿耿、重情重义的品质,以及一定的军事指挥才能。
一方面,孙中山十分认可蒋介石的优良品行;另一方面,孙中山大概是把对陈其美的感情,投射到了他的结拜小弟蒋介石身上。加之蒋介石的军事能力又是孙中山当时所急需的。蒋介石与孙中山的关系日渐亲近。
1916年,蒋介石30岁生日时,孙中山亲临蒋家祝贺,并赠送蒋母“教子有方”的匾额。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建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展开与地方军阀的斗争。
同年9月,蒋介石给孙中山寄了一份《对北军作战计划》。随后10月,蒋又寄了一份《滇粤两军对闽浙单独作战之计划》。这两份作战计划得到了孙中山的赞许和重视。
1918年3月,孙中山电召蒋介石到广州,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
蒋介石的军事才能获得了各方的认可,大元帅府参谋长、中华民国军政府陆军总长许崇智说:“介石兄来粤,吾军之幸,亦吾党之幸。”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夸赞蒋介石 :“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兄。”
【注:“兄”是尊称,并不是年长的意思。】
随后几年里,蒋介石在军中的地位也不断攀升:1918年为粤军第二支队司令官;1920年为粤军第二军参谋长、前敌总指挥;1923年为大元帅行营参谋长等。
不过从1918年到1924年,这几年里,蒋介石并不是一心一意呆在孙中山身边为党国效力,而是稍不如意便闹脾气撂挑子走人。
孙中山也因此对蒋介石颇有微词,说蒋介石“性刚而嫉俗过甚”,在粤军中常与同僚“龃龉难合”,受到排挤,稍不如意即拂袖而去。
蒋介石究竟撂挑子多少次?少的,有说六七次的;多的,有说十四次;我查来查去,也没数清楚究竟有多少次···
也不知是孙中山实在无人可用,还是真的就是喜欢并信任蒋介石,总之,孙中山似乎从没有怪罪蒋介石,每次遇到事情总是电召蒋介石前来助力,蒋介石不肯来,便多次催促到肯来为止。
1921年,蒋介石的母亲去世。孙中山亲自为蒋介石母亲撰写了祭文,祭文写道:“(孙)文与郎君介石游十余年,共历艰险,出入死生,如身之臂,如骖之靳,朝夕未尝离失,因得略识太夫人之懿行······”
意思是:我孙中山与您儿子蒋介石一起游历了十多年,一起出生入死,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我和蒋介石就像身体和手臂、骖马和辕马一样,关系紧密相连,形影不离,我也因此略微得知太夫人您的高尚品行。
要知道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蒋介石的母亲出生于1863年,按年龄来算的话,孙中山与蒋母同辈。可是在这篇祭文里,中华民国大元帅孙中山自降辈分和身份,把自己拉到与蒋介石同辈。
【台湾中山大学里蒋介石与孙中山铜像】
孙中山对蒋介石的态度多少有些老父亲纵容、溺爱小儿子的味道。不论蒋介石怎么闹脾气(多次撂挑子),都不生气,依然信任,有时似乎还会毫无顾忌地哄着蒋介石。
反过来,蒋介石对孙中山也像是小儿子对待老父亲一般。有些闹脾气和小算计,但孙中山真遇到困难或者危险的时候,他也从不推脱逃避,总会回到孙中山身边帮忙。
1922年,孙中山与合作的广东军阀陈炯明公开决裂,孙中山认为要北伐统一中国,陈炯明认为应该由各地军阀组成联合政府。
6月16日,陈炯明的部队对孙中山的总统府发起猛攻,孙中山提前两小时得知消息,趁着叛军巡逻的间隙离开总统府,登上楚豫舰,指挥海军平叛,同时急电蒋介石:“粤局危急,军事无人负责;事紧急,盼速来。”
6月17日,孙中山移至永丰舰,尚能掌握海军军舰10艘,控制黄埔及长洲要塞等处。
6月25日,蒋介石离开上海前往广东。29日,蒋介石抵达香港,雇佣了一艘小船,从伶仃洋潜行穿越叛军警戒线,登上永丰舰。
孙中山一见蒋介石,内心无比感动,激动之余说道:“蒋君一人来此,足当两万援军。”随即将海军指挥权全权委托给蒋介石。
7月9日,长洲要塞失守,孙中山的舰队处在叛军陆基炮台的火力范围内,蒋介石力劝孙中山率领剩下各舰往白鹅潭方向避险。
7月10日,永丰舰、楚豫舰等在叛军炮火的集中射击下,奋力突围。
当时,永丰舰被六发炮弹击中,船身震动。蒋介石坚决要求孙中山下舱躲避,而自己守在舵楼指挥,直到二十分钟后冲过炮台攻击范围。
蒋介石在永丰舰上贴身护卫孙中山四十多天。再后来,孙中山见平叛无望,在蒋介石的护卫下离开永丰舰,经香港抵达上海避难。
9月,蒋介石写了《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一文,孙中山为之作序:“陈逆之变,介石赴难来粤,入舰日侍予侧,而筹策多中,乐与予及海军将士共死生。”
Part.4
蒋介石与孙中山的相识相交,起源于蒋介石重情重义、忠心耿耿、任劳任怨、有事真上的品行性格;发展于陈其美被刺杀后,孙、蒋两人对陈其美感情的寄托;最后两人患难与共,一同历经生死。
如果孙和蒋两人之间这样的情义,还是外界所说的蒋介石伪装投机骗取孙中山信任,那么还有什么样的情义是真的呢?
孙中山一生革命三十年,经历了无数次背刺和出卖。就连最亲密的战友黄兴,都因意见不同,跟孙中山至少闹过两次大的矛盾,一度决裂。
陈其美和蒋介石,在跟随孙中山的十几年里,从未与孙中山闹过大的矛盾。从始至终追随、信任孙中山,从不怀疑孙中山举措是否有误,竭心尽力豁出命去协助孙中山,唯孙中山马首是瞻。
孙中山太清楚人性了,也太知道谁是真心的。闹些脾气是小事情,真心难得,这大概便是孙中山一直纵容蒋介石的原因。
一个人伪装投机,其目的必然是为了获得利益,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拿命去搏的,毕竟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也许蒋介石后来变了,但他与孙中山无比亲近的关系,绝对不是为了上位而投机伪装的。蒋介石曾经确确实实是一位重情重义、遇事真上的热血青年。
最后,给自己叠个甲或者说正个名。
看过我以前写关于国民党和蒋介石的文章的朋友,会知道我对蒋介石的暴行是十分不耻的。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给蒋介石洗白的,而如我开头所说,读历史最忌讳把历史人物脸谱化。
我作为一个读了不少历史的人,不论是之前写蒋介石的暴行,还是这篇文章写蒋介石早期的性格,都只不过是在尽量客观地将一个真实的蒋介石展现在各位读者面前。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