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绪不稳定」看上去是缺点,其实不用改
点击上方蓝字 KnowYourself > 右上角 ··· > 设为星标 ⭐️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点外卖的时候,伴侣明明说自己不吃,送到之后却非要凑过来,还说“怎么吃饭还要分得这么细,吃几口怎么了”;
和朋友们在群里聊天聊得正开心,突然有人跳出来纠正“的地得”的用法,结果每个人打字都变得小心翼翼;
工作的时候,明明已经焦头烂额,但在同事好心想要分担的时候,因为觉得自己的节奏和安排被打乱,严词拒绝了对方,搞得大家都很尴尬……
图片来源:生活大爆炸
这可能不是“事儿多”或者无理取闹,而是和「秩序敏感」有关。
每个人都有秩序感
秩序敏感只是加强版
和我们想象的“长大才有秩序感”不同,发展心理学家蒙台梭利提出的敏感期理论[1]认为,儿童不仅会产生自己认同的一套秩序感,还会格外固执地维护它,这种现象通常在1岁前出现,持续到2岁,被叫做「秩序敏感期」。
不管长大后是什么样,大家都会在童年经历一段秩序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儿童,对某项秩序的要求往往在成年人看来不能理解,比如,大人给ta讲故事时必须坐在椅子上、雨伞必须放在特定房间的桌子上等等,一旦ta们内心认定的秩序被打破,就可能哭闹不止。
对成年人来说,我们已经比童年时期更能保持灵活,但个性化的秩序系统,同样是存在的,毕竟,秩序感其实有很多种[2]:
秩序感的分类
· 物理环境秩序——物理环境的整齐程度,比如房间里的家具有条理地放在应该在的位置;
· 时间秩序——既是事件发生的特定时间顺序,也包含守时的概念。比如说,一年四季的顺序是固定的春夏秋冬,有些人对迟到非常敏感,哪怕只是5分钟;
· 社会秩序——现有的社会规范,可以是法律规定,也可以是道德秩序,比如等车要排队、公共场合禁止抽烟等;
· 视觉秩序——纯粹的视觉体验,比如键盘和鼠标垫一定要和桌子边沿平行,书要按照大小、厚薄、颜色码好,还要对齐。
而因为大家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价值观各不相同,形成的秩序系统也会不同。形成自己的秩序体系后,不同的人会也对它有不同程度的坚持,秩序敏感的人,会更加看重这套“个人规则”。
这种差异很有可能带来人际间的冲突:一方的秩序被打破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最后就变成了情绪崩溃,而另一方看来,这件事根本不在自己的秩序系统中,因此会觉得“ta怎么连这个都受不了,不就是一点小事吗?”
维护秩序
让人觉得安全
尽管秩序敏感可能给人带来烦恼,但人天然就有追求秩序感的倾向,因为它带来的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 获得安全感、缓解压力
秩序被破坏的时候,人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觉得明明已经安排好的一切,突然间脱离了自己的控制。
这种反差感已经够让人崩溃,更可怕的是,我们还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仅眼下失去了控制,未来也变成得完全无法预测。
我们过往的文章介绍了“认知闭合”,这个概念描述的正是个体面对不确定性时的心理状态:人在面对脱离掌控的情况时会感觉到不安,而为了摆脱这种负面的心理体验,人会不惜一切追求一个“确定的答案”。
相反,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能让一切恢复秩序,混乱和威胁就可以消失,压力也会随之减少[4]。这种对于控制感的心理需求,甚至不需要一个人真的控制什么,只要ta能够感觉到自己“胜券在握”,不安感都会大大减少。
· 降低认知成本
人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它帮助我们认清现状,判断情况,从而更准确地作出决定,因此,我们必须把它用在更加重要的事情上。
如果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都需要占用认知,我们很可能产生“决策疲劳”,过分透支自己不说,还没法把更多精力分给“大事”,本来需要审慎做出的决定,可能就草草了事了[5]。
秩序之所以能帮助我们节约心理资源,就是因为它把一些需要重复做选择的“小事”变成了一种规章制度——无需纠结,照章办事就好。
比如,对于乔布斯而言,穿搭是小事,所以他就把穿衣变成了一种秩序,在衣柜里放很多件一模一样的衣服,不用选择,节省精力。
· 秩序感帮助人理清思路
我们当然不需要时刻让房间保持一板一眼的秩序感,而且也有研究表明,待在乱糟糟的屋子里有助于激发创造力[3]。
图片来源:生活大爆炸
不过,类似的研究还有另一方面的发现:人在整洁的环境中更容易理清思路,用一种有逻辑的方式思考[6]。这可能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本身可以屏蔽掉很多物理世界的干扰,让人专心致志地完成手头最重要的任务。
秩序敏感
还有利他的一面
也许秩序敏感的人表面上“事儿多”、“因为一点小事就会情绪崩溃”,但看似挑剔刻薄的ta们在社交和工作中,往往很靠谱。
之前看过的一档真人秀里,一位嘉宾发现大家住的小屋的烟囱是直筒的,一旦有烟回灌,就可能有煤气中毒的风险。
尽管工作人员反复表示录制前已经测试过,烟囱是安全的,但这位嘉宾还是在烟囱最上面加上了一个弯头,还在夜里起床反复检查。
当时大家都觉得他太爱较真,但直到高以翔因为录制同一家地方卫视的综艺去世,大家才发现其实综艺节目一直存在很多安全问题。
出于对社会规则的坚持,一些秩序敏感的人还会更加习惯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有一次看电影,一直有人在说话,前排的人回头用目光提醒了好几次都没用,没想到朋友突然喊了一句“别说话了”,才让旁边的人安静下来。
后来她和我说:“电影院里保持安静不是最基本的吗?我只是替大家提醒他们遵守观影礼仪,这不过分吧?”
最开始,大家总觉得她在一些小事上太固执,后来才发现,那些习惯性说出的“算了”,损害的是自己的权利。
而在她的影响下,身边的朋友也都慢慢不再退让,虽然收获了很多不理解的目光,但一边维护秩序一边保护自己权利的感觉,真的很不错。
被秩序敏感影响生活?
不妨试试这样调整
不过,这位朋友同样和我倾诉过:
“我知道秩序敏感给了我很多安全感,维护利益也让我觉得好爽,可是,朋友们说我太固执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因为有些我在意的事好像确实没那么重要,有时候甚至连我自己都受不了自己小题大做、杞人忧天的样子。”
图片来源:生活大爆炸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一边在失去秩序的时候觉得痛苦,一边又因为过度关注秩序,影响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也许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 梳理自己的秩序系统:在自己的秩序里,有哪些是大多数人可以理解的,哪些不能?找到它们,同时列出自己最不能被打破的秩序,提前和身边的人沟通,告诉ta们“这是我自己的规则,希望我们共同遵守,我也会遵守你的规则”;
· 多给别人一点信心:很多时候,秩序敏感的人固执己见,是觉得有些事只有自己才能做好,其实,把事情交给别人做,哪怕不是按自己的方法来,也可以完成得很好;
图片来源:生活大爆炸
· 偶尔故意打破秩序:重要的日子里,打破秩序可能会带来灾难,但在无关紧要的日子,不遵守秩序也没关系,你会发现,想象中的失败、混乱不会出现,即使有些秩序之外的事情发生,把它们当做有趣的小插曲,这一天过得也挺好。
世界不是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正因为它在有序和无序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才会充满可能性。与其觉得自己是实验的操控者,不如把自己当成实验的一部分,一边参与,一边观察。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永远掌握全局。
如果你已经因为秩序敏感和别人产生过矛盾,或者身边有秩序敏感的人,不妨把这篇文章转发给ta,借此机会来一次真诚的沟通吧!
今日互动
你遇到过秩序敏感的人吗?
你有什么属于自己的秩序?
References:
本文关键词:秩序敏感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搜索文章丨心理测试丨招聘丨转载丨合作 请戳菜单栏
作者 / 无花果
来自花果山
监制 / Emma
编辑 / KY主创们
我们同时提供以下服务
欢迎搜索FB公众号关注,下载知我心理或月食APP
点点 在看,是看完这篇文章的秩序感👇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