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不是打骂,也不是溺爱,而是让他陷入3种“情绪”里

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不是打骂,也不是溺爱,而是让他陷入3种“情绪”里

11月前

点击上方蓝字👆萨提亚实用心理学”关注我,加星标★

每天学点亲子|婚姻|个人成长,每天成长·进步·幸福

预约心理咨询(收费):请后台回复“心理咨询”

咨询近期课程(收费):请后台回复“课程”




好的教育,是一场“赋能”,而不是“负能”。

不过分高看孩子,也不随意负面评价他;不忽视孩子的安全感,也不忘记给孩子的胆量加冕。
——萨姐



作者:暖心
来源: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说:

我从小都处于不被爱的环境里,至今都活得敏感又自卑。

初中时,去参加冬令营,想穿妈妈的羽绒服,妈妈说:从小爱慕虚荣,连妈妈的羽绒服都想剥夺,简直蛇蝎心肠。

她说:这些可怕的罪名落到我头上,我觉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错。

还有一次,老师邀请我们几个学生去她家里面玩。

妈妈知道后却这样说:

其实老师很讨厌你去打扰她,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拒绝,你别厚脸皮去惹人烦了。

她说:在妈妈眼里,考不好是因为笨,考得好是运气好。

从来没被她温柔对待过,让我很多很多次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非常差劲。

很多父母在教育中都有“爱的逆反心理”,认为:犯错就要打骂、有条件也不能随意满足,贬低就能让他胆大。

这些自以为是的爱,最终带来的不是健全的人格,而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负面情绪。

尤其是让孩子陷入这3种情绪,是对他致命的伤害。

01

陷入自卑情绪的孩子,

始终“抬不起头”


曾有一个中学做过一项关于“自卑”的调查报告。

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85名同学中,充满自信的学生44人,约占11%,有点自卑的学生151人,约占39%,自卑的190人,约占49%

由此可以看出:

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大部分孩子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曾指出:

孩子的自我价值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那些长大后消极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的孩子,往往都有不合理的家庭教育环境。

一个人的自卑胆小心理,99%都是在长期打击、对比中形成的。

舒淇在纪录片《时代我》中说:“我的童年太悲惨了。”

从小父母就打击她:“你嘴巴太大了,你长得真丑”。

这句话就像“毒瘤”一样印在她的脑海里。她变得非常敏感,每天小心翼翼地看着父母的脸色。

她害怕父母,严重到她一听到父母回家的声音,就会找地方躲起来。

舒淇说,父母的差评就像刀子一样扎在她的心上,让她一度觉得自己很糟糕,很自卑,没有安全感。

有时候,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都是让孩子陷入自卑情绪的“推手”。

被否定、被打击,被贬低的言行过多,孩子会生出一种“我很差劲”的自卑心理。

当你发现一个孩子开始变得:不爱说话了,开始懂事、过于讨好、很少会开怀大笑。

那他一定是进入了自卑情绪,如果不重视,孩子最终结局就是:

做事总是畏畏缩缩;


特别敏感,别人一个眼神,都觉得他不喜欢我;


容易讨好他人,即使再喜欢的东西,也不敢去争取……

自卑情绪一旦养成,会成为孩子一辈子的“包袱”。

02
陷入自大情绪的孩子,
永远看不起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孩非常优秀,是大家逢年过节夸奖的对象。

每一次一听到别人夸奖,女孩的妈妈就跟着附和:是啊,这孩子不让人操心,以后是考清华北大的。

当别人拿女孩比较时,妈妈也会说:你家孩子成绩这么差,你看我家的不用操心,次次考第一。

哎呀,你这孩子不行,你看看我女儿成绩多好啊,多跟她学学……

而女孩也很享受被大家夸赞的感觉,以至于让她养成了“争表扬”的习惯。

她特别看不得别人比她好,只要老师夸奖了其他人而没夸奖她时,女孩就会在一旁生气。

在班里也非常傲慢,从来不和成绩差的同学玩,有时候别人问她题目,她也会说“这么简单的都不会,你也太笨了吧”,然后不耐烦地指点。

很显然,女孩已经从优秀过渡成了“骄傲、自大”的性格。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达克效应”:指的是有些人在自我评价时,会倾向于高估自己。

用另一种方式说就是:自视清高。

这样的情况通常是在优秀的孩子身上出现,因为他们被过度吹捧,膨胀了自我的认知。

比如:

“你很聪明!”

“成绩这么好,别人都比不过你。”

“你画画好,真有天赋。”

如果父母或身边的人特别频繁地夸赞孩子,容易让孩子建立起一个虚假的自我。

孩子最终会变得:过度的优越感,让他把自己看成最好的那一个,因此变得目中无人,永远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人。

在过度的吹捧中,孩子失去了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

一旦将孩子养得太自以为是,他就永远看不起人。

03
陷入畏惧情绪的孩子
经不起挫折

当你听见孩子说“我害怕、我不敢”的时候,第一反应是什么?

可能大部分的父母会说:怕什么?胆子这么小,为什么别人不怕?

殊不知,这样的回应只会让孩子的恐惧心理越来越严重。

每个孩子天生就有畏惧情绪。

美国一个儿童心理科研机构就儿童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恐惧的事物列举了一些清单:

2-4岁孩子通常会对以下这些感到恐惧:

怕黑、害怕和父母分开、怕水、害怕上厕所。

因此,当他一个人不敢睡觉时,是很正常的现象。

5-7岁的孩子感到恐惧的事物:

害怕各种小虫子和动物,害怕打针,害怕看医生,怕痛,害怕打雷,暴风雨等。而这些恐惧现象是孩子的正常生理反应。

此时,父母的接纳、引导和鼓励会让孩子慢慢摆脱内心的恐惧。

但是,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恐惧心理,反而用“胆小、怕事”来评价孩子,最终会弱化孩子的抗压能力。

比如:孩子去爬山,摔倒了,父母说:一点都没用,爬山还能摔伤。那么他可能以后就会怕去爬山了。

孩子学骑自行车怕摔倒,妈妈在一旁说:胆子这么小,到底在怕什么?那么孩子可能永远也不会去骑自行车了。

每一个有畏惧心理的孩子,都是父母将他们的恐惧无限放大的。

《儿童性格心理学》中写道:

父母过于急躁严厉,就会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与父母沟通交流,遇到事情也不敢寻求父母的帮助,久而久之,性格就容易变得软弱、怯懦。

恐惧的背后是安全感的缺失。

如果父母看不见,最终让孩子陷入畏惧情绪里。

这样的孩子遇见挫折,除了用“我胆小,我要怎么办”逃避以外,在挫折面前很难自己“爬起来”。

04
好的父母都懂得,
让孩子逃离这三种负面情绪

李玫瑾教授说:

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的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孩子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孩子是什么样的情绪,也是由原生家庭决定。

最成功的教育,不是将孩子养大,而是让孩子成为“健康的大人”。

因此,一定要让孩子逃离这三种情绪。

1)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摆脱自卑

《正面管教》中有一段话::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没有受到肯定的孩子,受到肯定越多的孩子,行为和性格都会越来越好。
每一个孩子的自我确认,都来自于父母的正向反馈。
父母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孩子,而要用孩子的角度去评价他。
13岁,谷爱凌第一次参加职业公开赛,重重地摔了一跤,沮丧不已。
妈妈却温柔地拍着她的背说道:你13岁就和那么多成年人比,我为你感到骄傲。
所以,她能承受艰苦地锻炼和伤痛,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不断取得好成绩。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
我的好,父母会赞扬;
我的不好,父母会接纳,同时依然鼓励我、引导我。
不要把打骂、贬低作为教育主题,多给孩子情感上的支持,给他爱,让他感受到被爱。
2)给孩子的夸赞要“适度”,让他摆脱骄傲
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中写道: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时间、剂量都要谨慎小心,否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过度的夸赞让孩子骄傲,适度的夸赞才能激励孩子。
因此,父母要学会正确评价孩子。夸的要及时夸,不该夸的,尽量别夸。
不该夸的:一些分内的事,就没必要夸。
譬如整理好书包、写好作业、收拾好自己的房间等。
该夸的:孩子主动做的事。
比如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
夸孩子成绩时,点到为止即可:
比如:偶尔一次考得好,一定要夸;如果每次都考得很好,在肯定他的时候,也要适度找一点弱点,让孩子明白:我虽然优秀,但也有进步的空间。
2)“拥抱”孩子的恐惧,帮助他摆脱畏惧情绪
有这样一个新闻。
在一所幼儿园里,因为一只球虫死亡让孩子感到了恐惧,老师们就组织孩子们为球虫举行了一个葬礼。
而后和孩子一起阅读了生命教育绘本,以便让孩子了解死亡的意义,从而不再那么胆怯。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也不再惧怕球虫的死亡。
孩子天生自带“畏惧”心理,但是父母要学会为孩子的恐惧“增强免疫力”。
“害怕恐惧”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人类最基础的一种情绪,父母只有正视,才会为孩子改变。
首先,当孩子害怕一件事时,我们要学会接纳他的恐惧。
此时,并不需要讲道理或概念化一个拥抱或一个爱抚要好过许多无用的话语。
其次,我们要为孩子解除“恐惧感”,让孩子正视恐惧,并解除它。
比如,孩子害怕水,你可以先让他看看其他人,然后带着他一起去触碰,等他一点一点适应了,再下去,他就慢慢战胜了恐惧。
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地对事物有“掌控感”,到后面自然就不害怕了。
一切行动都要讲究“慢慢来”,从接受-接纳-克服。
05
《新中式父母》里有这样一段话:
这个世界上,有两类父母。
一类是“吃老本型”父母,他们使用过去自己接受的一套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
假如孩子表现不好,他们通常只会认为传统教育没有问题,是孩子有问题。
一类是“学习型”父母,他们会去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假如孩子表现不好,他们会反思,然后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好的教育,是一场“赋能”,而不是“负能”。
我们可以不期望孩子足够优秀,但一定要期待孩子拥有足够的健全人格。
因此,父母的教育是最好的营养品:
不过分高看孩子,也不随意负面评价他;不忽视孩子的安全感,也不忘记给孩子的胆量加冕。
记住:双向的赋能,会让孩子走更远。

-END-

本文首发平台: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传播萨提亚、NLP、催眠、家排、NLP教练技术、亲密关系等实用心理学,与大师相遇,让心理学快速改变你的人生,转载仅限微信公众平台,请联系授权。

我们的视频号会有导师分享心理学内容视频!

欢迎大家收看和关注,也请点在看和转发支持


点击标题,查看近期课程安排:
1、2024年3月14-17日广州黄启团导师NLP专业执行师:一套「实用人性手册」,揭开自我改变的惊人秘密
2、2024年3月21-24日广州蔡敏莉导师九型人格训练:谁在制约你?
3、2024年5月5月8-12日吉利根老师催眠线上授证课第一模块(附广州精英催眠营证书课程时间)
4、2024年5月15-19日广州林文采萨提亚模式专业证书课程 Level one
5、2024年5月23-26日广州蔡敏莉《萨提亚个人成长工作坊》
6、2024年6月25-30日奥南朵老师亲授:《绿宝石--疗愈内在孩童》工作坊
7、2024年9月20-22日林文采心理营养亲子关系工作坊:育儿不费爹妈的秘诀!

关注萨姐,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欢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萨提亚实用心理学

相关新闻

心理专家提醒:毁掉孩子的不是抑郁,而是这3种隐患小心!这3种教育方式正在“毁掉”你的孩子——青少年精神科门诊量暴增,寒假里,孩子最需要的不是“弯道超车”,而是……为啥酒店里的“免费”不是 free,而是这个词?春之味 | 春天的风味就藏在这3种春菜里,尝“鲜”莫辜负低于0℃的天气里,“凌晨3点不让进站候车”?长沙南站道歉!“高考替考,他亲手毁掉自己”:孩子会用一生的牺牲,来“报复”父母的过错实验室里“种孩子”?英国发布首个人类胚胎模型研究指导规则; 中国科协发布30个重大科学问题 | 学界速递象棋里的“砲”,是种什么武器,金军如何用它来攻破北宋都城“死里逃生”的他说,学者李硕已死,影视人万玛扎西·李硕重生这个学科里的“老鼠屎”,正在毁掉中国科学家的学术声誉在一个家庭里,出问题的不一定是「孩子」​在中国的博物馆里奔走“打卡”,孩子们真的懂了吗?看了中小学孩子里的“追星顶流”,我暗自窃喜,再疯狂也不怕……靠79元自助,狂赚20年!老字号里的“穷鬼之光”,打趴必胜客班里最有出息的孩子,往往不是第一名,而是……比做馒头包子更省事儿!外酥里糯的口感“暴击”,不怪孩子对它上瘾一边画画,一边做保洁……她在不足3㎡的储物间里找“出路”→中美双向:海航中美放票,经济舱商务都有~手把手教你“正规”获取海航里程的方式拜登“让位”哈里斯!24年前的这部动画片再一次精准预言......房租太高!美国男子每周“打飞的”上班,狂“薅”里程点数与信用卡奖励纽约房租太高!记者每周“打飞的”上班,狂“薅”里程点数与信用卡奖励2人被捕3人遭指控!号称“健身馆”的按摩店里到底“卖什么药”三年前立志“拱城里白菜”的衡中考生,被自己打脸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