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di新闻
>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音第5期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音第5期

9月前








✦  +


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增速较高、就业平稳、物价较低、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同时也应看到,国内经济大循环存在堵点,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01

积极化解房地产风险,加快构建发展新模式


2023年11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412.8亿元,环比增长49.4%,同比降幅收窄至2.6%,政策效果初显。当前,房地产风险主要体现在房企债务化解、项目保交付等方面,预计2024年一线城市将继续优化限购政策,核心二线城市有望全面取消限购,更多低能级城市或通过发放购房补贴等方式促进购房需求释放。随着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效力愈发显现,市场预期有望逐步修复,房地产行业也有望筑底企稳。


02

尽快行动,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2024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要求各地级及以上城市建立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推动房企与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房地产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也息息相关,金融业责无旁贷必须大力支持。银行业通过对房地产企业投放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投资房地产企业债券,支持房地产业企业融资需求。在保交楼方面,积极配合住建部、人民银行做好金融支持。截至2023年底,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绝大部分都已经投放到项目。


03

超大特大城市正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中村改造信息系统已投入运行,入库城中村改造项目超160个。各地正按照部署,扎实开展制定配套政策、摸清城中村底数、编制改造项目方案等工作。城中村改造将在有效扩大内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预计全国21个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产生的直接投资和带动的其他投资合计超过25万亿元。


04

多地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稳妥推进“三旧”改造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超大特大城市着手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相关工作,内容从实施方案、规划编制到项目推介、建设等均有涉及。如北京市积极制定实施方案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模式;杭州市围绕百姓关心的“医、食、住、行”等方面计划推进87个项目建设;武汉市举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广州、深圳结合城中村改造规模化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


05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城中村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中村改造可以大幅改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环境,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是重大民生工程。城中村中租住着大量外来人口,是新市民集中居住地区,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改造后将提供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初步测算,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明年可以带来5000亿元左右的新增投资,大约能拉动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在城中村改造资金支持方面,国家可在专项债、专项借款、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06

建立长效机制,化解债务风险是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国际经验表明,债务风险一旦爆发,将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2015年至2022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从16万亿元增加到35.1万亿元,增长了119%;同期,地方政府债务率从86%增长至126%,增加了40个百分点,并且各地债务负担呈现持续分化态势,风险分布不均衡。因此,2024年以及未来几年时间内,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是中国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


07

财政化债+金融化债,多地债务风险化解主动攻坚


2023年7月底以来,中国各地积极通过财政化债和金融化债等方式推动区域内隐性债务化解。其中,特殊再融资债券超预期发行,截至12月8日,全国共有27个省(区、市)累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超过13000亿元人民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特殊再融资债券化债主要缓解的是当前风险,仍有必要通过体制机制的联动改革抑制隐性债务产生的土壤。预计2024年将继续推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工作,硬化地方债务约束,防止隐性债务化而不绝。


*以上数据由新华网、经济日报、中国青年网等发布的数据整理所得


中国青年网:《防范化解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明年重点领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117232294290320&wfr=spider&for=pc


央广网:《2024年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新部署》

https://news.cnr.cn/native/gd/20231213/t20231213_526517806.shtml


经济日报:《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849881285911662&wfr=spider&for=pc


中国经济时报:《智说2024⑥丨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8213673208361270&wfr=spider&for=pc


新华网:《上项目强配套 多地加速推进“三大工程”》

http://www.xinhuanet.com/20240126/1bda6bce757049749ab0c6002685f4c8/c.html


金融界:《尽快行动起来!金融监管总局对银行提要求,近期将召开工作部署会,更加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047822434112869&wfr=spider&for=pc



  +


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

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金融系统稳健运行

房地产是我国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其良性循环对经济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既是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的需要,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后续随着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效力愈发显现,市场预期有望逐步修复。

👉金融时报


促扎实做好住房和房地产工作

住房和房地产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实施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继续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推动企业和园区建宿舍,支持提取住房公积金租房安居,让新市民、青年人、农民工等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能够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努力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坚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精准施策,优化房地产政策,多措并举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

👉中国建设报


“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可提高城市韧性

 “平急两用”设施的“平”时用途大多与传统公共基础设施相近,“急”时则可满足洪灾、地震、疫情、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后的临时安置、应急隔离、物资保障等需求。目前一些城市提出“平急两用”设施较多应用的领域包括旅游、康养、酒店民宿、公共卫生、应急避灾、城郊大仓物流等。从短期看,“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动一定数量的投资,有机构估计在4000亿元左右。从长期看,“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可以有效补齐超大特大城市应急能力建设短板,同时提升城市文旅、物流、居住等品质,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统筹城市发展与安全。

👉中国建设报


  +


改善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

国寿投资在行动




延伸阅读

科技创新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音第1期

2023-12-21

消费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音第2期

2023-12-31

重点领域改革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音第3期

2024-1-10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音第4期

2024-1-22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来源:国寿投资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bendi.news
Bendi新闻
Bendi.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Bendi.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